赋闲拾笔(二十六)
铁路文艺 2017-06-18 18:53:21 236浏览 作者:周安才每天清晨醒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微信“订阅号”的“冯站长之家”,倾听每天《三分钟新闻早餐》(语音版)。今晨,打开微信,映入眼帘的全是“父亲节”的“祝福语”、“感恩话”,抢占了每天《三分钟新闻早餐》的上风。
其中看得最多的、转发频率最高的要数一张用繁体字写的“付清节快乐”幽默图片。图片上写着:“电费、话费、学费、伙食费、生活费,付清节快乐1。这张照片虽然很有趣,但作者或许说明了社会上的一种现象,这个现象就是常说的年轻人的“啃老”现象。
其实,不用儿女们提醒,父母亲也会在到点时付清“电费、话费、学费、伙食费、生活费”的。能不付吗?因为,有一种爱,叫父爱如高山、母爱似大海。因为“父亲就是那个生我 养我 疼我 爱我 宠我的那个人;是给了我童年幸福快乐、青年骄傲自豪、中年至醇亲情的那个人;是为我驱散人生道路上所有阴霾,撑起一片蓝天的那个人;是给了我浩如天空、厚似大地父爱的那个人。父亲就是我终生可依靠的保护神,是我随时能停靠的避风港。父亲给予我的爱,天高地厚,天长地久,生生不息,绵绵不绝……”
在这个天下儿女都在为父亲表达感恩的节日里,老周也深深地怀念自己的父亲。父亲那大山般的爱时时都在温暖着他的心房,处处都在激励着他永不停歇的脚步。
老周的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守望着家乡那块土地,面朝黄土背朝天,低着头,弓着背,顶着日头,一滴汗水摔成几瓣,终身劳作在农田里不离不弃。家里经济特别困难了也丢下过农活到外面使苦力抬石头打工、烧砖窑挣钱养家糊口。父亲非常严厉,虽然做过村上干部,但在家里很少言语,很少与儿女们交流沟通,对儿女一直都是一副严肃的面孔,兄弟姊妹们一旦做错事了他会厉声呵斥,从不给以原谅,儿女们很是惧怕父亲的吼声,但父亲对儿女们深埋在心中的爱却是严厉的、刚强的、伟岸的、宽阔的、深沉的、厚实的、博大的,更是默不作声的。
记得老周小时候感冒发高烧,要到几公里远的镇街上医院打针拿药。老家没有公共汽车,没有三轮车,怎么办?每次都是他父亲用伟岸的身躯背着他一步一步走到医院,临近街上还要爬上100多步台阶,然后再下100多步台阶才能到母的地,但父亲背着他很少歇息就背到了医院。有一年冬天家里杀了过年猪,父亲将差不多一半的猪肉用两个箩筐,从家里挑到县城,然后在县城汽车站乘坐长途汽车赶到成都,然后再从成都梁家巷汽车站转乘几道公交车坐到郫县犀浦老周家里。60多岁的老人,一路上不辞幸劳,长途跋涉,挑上挑下、搬上搬下,可想而知上下车的艰难。
“城里什么都可以买到,老人家这是何苦埃”不知情理的人曾这样说道。这就是父亲对儿女如山的父爱。来到单位大院,整个机关员工对老人家的这种精神是敬佩不已,感慨有加。老周对此更是感动得热泪盈眶。这就是父亲的爱,给予了儿女们坚强,自立,自强,自信和宽容。
无论什么时候父亲都特别依恋、特别牵挂家乡生他养他的那片热土。来到城里从来都不会在儿女家里久待的,都是急急忙忙地来,又急急忙忙地走。每次来的时候,他都会独自一人,马不停歇地把当地方圆近二十公里的地方“考察”一遍,重点是农田基本建设、乡规民约、风土人情和农贸市场,差不多三、四天了就要回家了,谁说也不听,说啥也要走。这就是老周的父亲。
有一种爱,叫厚重如山,有一种爱,叫大爱无言,有一种爱,叫父爱威严。严厉是父亲的番号,寡言是父亲的形象,付出是父亲的行动,慈爱是父亲的本性。如今,老周的父亲已仙逝三年了,但“严厉、刚强、伟岸、宽阔、深沉、厚实、博大和天高地厚,天长地久,生生不息,绵绵不绝”的父爱,却巍然耸立在儿女的生命血液之中。
又是一年父亲节,祈愿普天之下的父亲节日快乐,福寿安康!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