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闲拾笔(十七)
铁路文艺 2017-05-27 17:22:09 181浏览 作者:周安才红遍大江南北的、备受全国观众关注的、火爆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随着4月28日晚最后一集的播放,全国观众企盼一口气看完的心态得到了平静。
据说,该剧从刚开播的收视率1.5%,攀升到大结局破8%收官,创下了近年国产电视剧收视之最,收看人群中超过六成是“80后”“90后”,这是该剧主创人员始料不及的。
为何有这个结果呢?《南方日报》特派记者采访身兼同名小说作者和编剧的周梅森讲到:“通过分析原因有三:第一是反腐剧不多,所以大家觉得非常新奇,表现出了一种题材饥渴症;第二个原因,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反腐深得民意民心,老百姓对反腐工作非常关注;第三个原因是这部剧品质很高,从编、导、演,每一块都下足功夫”。
昨天老周和几个朋友小聚,谈论的话题也是《人民的名义》。大家津津乐道,意犹未尽,谈论不休,好评如潮。《人民的名义》把发生在人们眼睛看到的、身边发生的、日常中感觉到的,较为尖锐的贪腐问题给予了揭露、给予了交代,用电视剧的表现手法给予了再现,再一次让全国人民看到了中央打“老虎”、拍“苍蝇”决心不退、力度不减、范围更广、手段更高、制度更严。
席间,大家针对《人民的名义》剧中揭露出的问题,反观当今有的国企为什么会出现巨大的亏损问题进行了交流,交流中对其进行了剖析,那就是有的施工没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与施工队、包工头沆瀣一气,违反规定,违反合同,抬高单价,虚开数量,巧立名目,收受贿络,坑害企业,坑害国家,导致项目亏损,国有资产严重流失。还有的单位搞利益输送、权力输送、广商勾结、吃里扒外、损公肥私、监守自盗等等。这些现象,足够拍一部企业反腐大片,它的效果绝不压于《人民的名义》。
大家交流异常积极,讨论气氛非常热烈。是啊,近几年来,一些企业被查的、被抓的、被判的,跳楼的、上吊的大有人在。这些人的后面都有一个不可告人的故事,有些故事虽然无法与高育良、祁同伟、蔡成功、刘新建相比拟,但广大员工的眼睛是雪亮的,内心的是明白的,造成项目亏损的原因是明摆着的。这些问题,在有些单位严重挫伤了广大员工干工作的积极性、敢于负责的主动性、敢于担当的能动性。这些问题,在有些单位司空见惯,见惯不怪,员工对此已经不感兴趣了,企业好与坏他们已经麻木了,“现场浪费一分不会少他一分,现场节约一分不会给他多发一分”的心态是多么的可怕?
要提振士气,看到发展希望,严肃管理,遏制亏损,严惩腐败,是多么的重要。要做到这一点是需要魄力、需要勇气的。《人民的名义》的编创人员做到了,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才有了电视剧的火爆;湖南电视台做到了,因为他们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以他们用2.2亿元赚回了100多个亿,不仅赚回盆满钵满,还赚回了人气,赚回了品牌,赚回了形象。何乐而不为呢。
反腐倡廉,民心所向,拍一部企业反腐大片,说不一定也能赚回个盘满碗满。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