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钟一起变老

铁路文艺   2017-05-18 18:51:16  1浏览 作者:

5月2日,休班在家的哈尔滨通信段炊事员施波早早地来到哈尔滨铁路博物馆,径直走到几根破旧表针前,静静地看着。

今年53岁的施波曾是哈尔滨站塔钟工区的工长,专门负责车站大钟的维修保养工作。这座正在拆除的大钟就是陪伴了他14年的老伙计。

在冰城哈尔滨,哈尔滨站大钟是地标性建筑。从1989年至今,这座大钟已连续运转了28年。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车站大钟是许多冰城人确认时间的工具。如今,人们路过车站时,还会习惯性地抬头看一眼大钟,然后再调校自己的手表,车站时间已经和北京时间一样,精准运行的印象深烙在冰城人的心里。

施波很幸运,在风华正茂的年龄,遇到风华正茂的大钟。

2003年,39岁的施波从信号工区调入塔钟工区,成为一名专职修钟人。从维修信号机到维修钟表,这让拿惯了扳手、钳子的施波有些放不开手脚。大钟经过改造,使用电力控制,却还是靠机械运转,由于自己根本不懂钟表原理,施波开始跟着老师傅学习电路走向,了解钟表构造,有时锈了的零件舍不得更换,施波就拆下来用油浸泡,清洗后再重新换上。“当年的大钟性能很好,一个月的误差也不超过30秒。”说起老伙计,施波的语气里满是自豪。

2007年,大钟突然慢了,全工区的人都挤到了钟楼上,面面相觑。“配件得换,可是厂家黄了,咱们还没有图纸,咋办?”负责检查的工人钻出机房,摊着手一脸无奈。“虽然修复不了,但是可以调埃”已经是工长的施波观察后发现,大钟是由电机带动指针运转,可是由于零件磨损,齿轮啮合不严,每两个小时大钟就会慢上几分钟。施波就给工区制定了2小时调校制度,由人工调整指针,虽然是个笨法子,却也保证了大钟的精准无误。

随后几年里,施波组织人员爬钟楼、钻机房,用铅笔绘制了一批大钟图纸,为新职的修钟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大钟老了,很多零部件已经无法修复,施波也老了,爬钟楼也没有从前利索。去年年末,哈尔滨站主站房的改造提上日程,具有历史意义的大钟机械系统和指针都被送入哈尔滨铁路博物馆展览,塔钟工区解散,施波也离开了坚守14年的钟楼,自愿转岗成为一名炊事员。

在休息的时候,头发花白的施波总喜欢跑到哈铁博物馆里,隔着围栏,看着已不再转动的指针,给旁人讲大钟的故事。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