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心中的明灯

铁路文艺   2016-12-22 07:42:10  0浏览 作者:

我长得并不漂亮,但总有人夸我气质好。那些赞我有书卷气质的话语,让我很是受用。确实,多年来,书是没少读。读书为我的世界打开一扇窗、点亮一盏灯,引领我成为一个正直、诚实、善良且有为的人。

家姐比我大两岁,她入学读书后,我还留在家里看护弟弟。每天她写作业时,我总在她身边,耳濡目染地学会了认字。突然有一天,我拿着报纸完整地念了一段,妈妈大为惊诧,逢人就讲,几乎把这件事说成了传奇。这对于小小的我是莫大的鼓舞,于是我萌生了好好读书的念头。

上小学后,我便在读书方面显出了优势。当同学连书本上的字都认不全时,我已经可以把报纸上看来的《黔之驴》作为春游故事讲给他们听。可惜,那时家里、学校可读的只有课本以及一些废旧报纸。妈妈从小告诉我们要敬惜字纸,因此,哪怕一小角有字的纸,我也要认真研读一番才罢手。直到上了中学,我想读书的渴望才多少得到些满足。不过还是读物少,所以读起书来便没有挑拣,科幻类、诗词类、小说类、参考书类,只要是过手的书我都要看一看,琼瑶的言情小说,我也偷偷看过好几本。有一次,我在学校图书馆里借来了巴金的《家》,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看起来,很快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吸引,读到鸣凤被逼投湖的情节还悄然流下泪水。这是我第一次被经典的力量所震撼,感受到好书的魅力所在,所以我一口气读完了“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上大学后,学校的图书馆更是包罗万象,藏书应有尽有,一有时间我就泡在图书馆,查查资料、写写论文、读读各类杂志。其中,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把我引入治学的层次,我自得其乐的同时心里感觉特别踏实。置身书籍的海洋里,我觉得自己是如此渺孝如此浅薄,感叹着“书到用时方恨少”。

参加工作后,我成为了铁路职工培训基地的一名教师,庆幸得很,这是一个与书本打交道的职业。有了工资,我适时地会买些书和杂志来看。单位有阅览室,我们可以借阅参考书。闻着书香,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也不断充实着自己的人生。20余年来,我已经能够胜任多门课程的教授,发表若干篇论文,多次被评为路局级优秀教师。不知不觉,电子阅读成为了当今的时尚,使得“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成为现实。电子阅读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快捷,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料,但是随着人们时间的碎片化,阅读也碎片化了。我读了些许电子读物,感觉就像吃快餐,吃的时候口感很好,但很快就忘记了味道。我最终还是认为纸质书籍能够给人实实在在的感觉,阅读留下的深刻记忆会印在心灵深处。一部好书在手,读后满口留香,大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

对书籍的热爱,使我舍不得丢掉任何一本书。如今,经年积累的书籍满屋,书架、床头、案边都放着书,想读时随时可抽龋从孩子小时候起,我就经常带他到图书馆看书,还为他办理借阅证,这样他可以把喜欢的书带回家读。慢慢地,他也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每每做完功课,他就自己抽取书籍阅读。他的阅读范围很广,我也没有给他什么限制。所以,他的兴趣点很多,知识积累也很广博。遇到事情,他会明是非、讲事理,与人相处时“强不怕、弱不欺”……这些应该是拜读书所赐吧。

读书使我及我的家人不断获得丰富的知识,增长才智,明白事理,就像在我们心中点亮了一盏明灯,照亮前行的路途。古人讲“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自然是激励人们勤学苦读的意思,书籍已然成为人们的心灵驿站、良师益友,书中的金玉良言是我们不断进步的阶梯。通过分享书墨的芬芳,我们汲取能量,自强不息,追寻着真理与高尚道德情操的轨迹,破解着家庭幸福的密码,思考着做社会有用之人的良方。

我知道,即使穷尽一生也不能读完天下好书,但此生能够与书结缘,有书香常伴左右,足矣。

供职于北京铁路局天津职工培训基地)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