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有群“写作迷”
铁路文艺 2016-12-22 07:42:09 0浏览 作者:行他们是大别山深处普通的铁路工人,有的20岁出头,有的年近花甲;有的是研究生学历,有的仅初中文化水平。但他们有共同的爱好,爱读《人民铁道》报,是《人民铁道》报等报刊的骨干。20多年来,他们读报、写稿,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收获着成功的快乐。
尽管20多年的飞速发展使大别山革命老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依旧不丰富。在这样的情况下,地处大别山腹地的麻城铁路地区出现了一群“写作迷”。他们用手中的笔,描写着铁路工人的喜怒哀乐、生活点滴,向外界讲述着大别山铁路工人特别是京九、宁西铁路及合武客运专线普通铁路人的工作生活。
近年来,麻城铁路地区各单位一手抓新闻写作平台建设,一手抓骨干队伍建设,努力讲好大别山的铁路故事。各单位通过多种渠道培养的观察能力、写作水平,引导讲好铁路故事。他们坚持以《麻工报》《麻车时讯》、信息网络、微信公众号为载体,融入安全生产主旋律,服务大别山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不断地传播铁路核心价值观,不仅推动了麻城铁路地区的宣传工作,而且培养了一批勤于写作的骨干队伍。
李小敏是麻城工务段综合机修车间党支部书记。从20多岁时热爱写作、迷恋摄影,到现在已有30余年。每次谈到自己在《人民铁道》报上刊登稿件的情景,李小敏总是激动不已。为了给《人民铁道》报写好稿,他经常深入铁路沿线。在大别山深处,常能看到他行进的身影。他一个人背着相机、拿着采访本走走停停。在烈日下、在风雪里,他顾不得辛苦,用心捕捉一线职工的风采。特别是春运值乘、夏秋抗洪、冬天抗雪灾、奋战集中修等重点工作,更少不了他活跃的身影。
张周艳,20多岁的大学毕业生,一说一笑一对酒窝。这个年轻姑娘是前年分配到大别山下新县工务车间的大学毕业生,喜欢阅读,热爱写作。她经常坐在电脑前,写一些工区职工的小故事,写自己日常工作中的小感悟。
李学文,是麻城工务段机关门卫,今年58岁。因为爱写打油诗,被亲切地称为“李诗人”。 “李诗人”不仅写诗,而且是该单位年龄最大的和《人民铁道》报资深发行员。尽管他的体力没有年轻人好,但他对阅读和写诗的热情丝毫不逊于年轻人。每当他读完一期《人民铁道》报后,都会把自己的感受以打油诗的形式写下来,放进微信群里和大家分享。有同事困惑地问他:“李诗人,你为什么对《人民铁道》报有这么高的热情呢?”李学文用浓重的湖北麻城口音一字一顿地回答说:“日久生情,日久生情,只要是铁路的事,我都关心……”
20多年来,由于“写作迷”的存在,麻城铁路地区走出了一批诗人和作家,也走出了不少年轻的和编辑。他们有的已经走上领导岗位,有的成为铁路报纸的骨干编辑和著名作家。扎根京九铁路20年的女作家齐君莉,是《人民铁道》报的资深,自上班之日起,她就与《人民铁道》报结下了不解之缘。除了写新闻和公文材料外,20年来,她坚持散文和小说的创作,先后发表了《回乡》《干妈》《天涯明月》等作品200余万字。其中,长篇小说《孽殇》获得第八届湖北省产(行)业文艺楚天文学二等奖。齐君莉也因此成为湖北省作家协会和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
目前,麻城铁路地区初步形成了二三十人的骨干写作队伍。职工武幽,近年来专注于大别山地域文化和铁路文化交融发展的研究,创作了大别山铁路系列散文作品。他目前已出版了两本散文随笔集。青年职工黄增、王泉、龚靖、罗琳、耿强、沈倩、石华、张云霞等一大批骨干作者,不仅爱写文章,而且是网络高手,是麻城铁路地区新媒体工作室的骨干。他们定期推送微信公众号,支撑起大别山铁路地区“写作迷”的网络时空。
这些骨干利用大别山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文化底蕴经常开展写作联谊活动。春天和夏天,他们结伴踏青,嬉戏山水,进车间、入班组、结对子、访职工,开展采访活动,写铁路人春运、暑运、整治设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故事。秋天和冬天,他们深入铁路沿线的农户家中,宣传铁路交通安全知识,品鉴大别山的美色。他们围坐在古村落的蔸子火旁,吃着当地的吊锅,喝着自酿的老米酒,畅谈写作之道,交流心得体会。
大别山铁路人的故事,正通过这些“写作迷”的笔墨被外界所知。那些发生在铁路上的平凡故事,正源源不断地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