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追忆清华园站时 我们在纪念什么

铁路文艺   2016-11-03 08:30:34  0浏览 作者:后来在北京地铁13号线建设时拆除

■高梦扬

“清华园站10月30日去北京北站都没票了,好遗憾。”消息一出,微信群里一阵骚动,有人后悔没提前买票,有人感叹小站关注度之高。

2016年10月25日下午,北京铁路局正式通告:自2016年11月1日起,北京北站、清河站暂停办理客运业务,清华园站停止办理客运业务。

今年6月,一篇名为《关于京张城际北京枢纽施工过渡的有关事项》的文章,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清华园站撤站的方案:“北京北至沙河(不含)封锁施工……清河站停止营业,清华园站撤销。”12306网站上,清华园站的售票信息仅更新至10月31日,11月1日起全部停止发售。于是,清华园站10月31日关站的消息便传开了。起初,消息只在铁路圈内流传,火车迷们纷纷盘算着最后一天坐上火车去溜达溜达,但消息越传越广,社会媒体开始不断报道,这个原本不起眼的小站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各路人马纷至沓来,扛着“长枪短炮”的、举着手机录像的、端着话筒直播的,仿佛全北京都惊讶于繁华都市中竟隐匿着这样一座“原生态”的小站,都在为这座老火车站的离去感到惋惜。

说到清华园站,就不能不说五道口。

被人戏谑为“宇宙中心”的五道口,既有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光鲜,又有灯红酒绿不夜城般的繁华。呼啸而过的列车,恰恰成了这里最特别的点缀。“行人车辆请注意,火车就要开过来了。”伴随着内燃机车的轰鸣,车窗内外的人们匆匆一瞥后迅速拉开距离,道口恢复了车水马龙,只有远去的列车车尾闪烁着光芒。很快,这个道口也会被取消。

除了附近居民,很少有人知道清华园站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当年,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时,西直门站引出后的线路走向与今天的中关村东路和学堂路(清华大学校园内)基本相近,横穿清华大学校园,向北去往清河。20世纪50年代以后,清华大学校园范围扩大,学生上下课总要横穿铁路,极为不便,而且危及人身和行车安全。校方便想方设法让铁道线向东移动了800米,保留了原货场(后来在北京地铁13号线建设时拆除),并建了新的清华园站。过去的五道口,也移到了现在的位置。所以,今天人们乘车看到的清华园站站舍和五道口,事实上也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新古董”了。

清华园站站舍的历史不过一个甲子,五道口废除或许会令附近居民出行更加便捷,即便是每天都经过道口的“绿皮车”也并不引人注目。我前些天在清华园站与一位聊天,谈起自己这些年在这里坐车买票,也是回忆满满。可当她问我,对清华园站和五道口即将消失有何感想时,我竟一时语塞。是啊,它们对于我,究竟意味着什么?少了一座小站和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平交道口,到底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我将这个疑问带到了朋友圈。一位曾经生活在五道口、现旅居日本的朋友回复:青春。看似再庸俗不过的答案。朋友补了一句:“你们学校还好。我们去坐地铁,必须要过道口的。”

过道口。我的心里颤了一下。

那年,一张车票放在书桌上,到站的名字是自己高三一整年奋斗的动力。一年后,揣着车票从北京北站上车,坐了7分钟。

那天,和喜欢的姑娘第一次约会,取了自行车准备回学校,两人却被不期而至的列车拦在了道口。细雨绵绵,我悄悄把伞递给了她。

那时,睡眼蒙眬、拖着疲惫的身体挤地铁,听到道口铃响,停下脚步望着列车滑过,心中忽然无比宁静。

道口与车站存在的意义,便是守候远行的列车。无论是欣赏它,还是改变它,它都会静静地在那里,迎来送往。倘若有一天不需要它了,可能它就悄悄地消失了,了无踪迹。只是,当再次路过这里时,过往的故事或许会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伴着道口的响铃声从记忆深处走来,化作嘴角情不自禁的微微一翘。

时光带走了它,然而,它终于还是在记忆中留下了一笔。

想来,多年后清华园站或五道口若能留下一处站舍或一截钢轨,旁边的解说牌会更详细地介绍这里的历史。而五道口曾经的居民走过这里,脑海中大概会想起这么一句话:“吾道青春。”

本文图片由高梦扬、李睿摄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