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对社会经济影响因素

管理&法规   2013-01-06 10:28:09  16浏览 作者:梁丹丹(北京交通大学)

为了评价铁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效率,应先探讨铁路是如何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它通过哪些因素作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从铁路对社会经济各组成部分的影响入手,综合分析铁路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在综述已有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四个方面探讨铁路对社会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铁路对社会子系统影响的因素

铁路对社会系统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的:直接影响,是指铁路直接作用于社会所产出的影响。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和载体,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活动引起的,铁路对社会的影响归根结底是通过影响人的活动而产生作用。铁路对社会的间接影响依靠直接影响来传递,铁路的直接影响是表达铁路通过人口流动直接影响了地区人口分布和流动状况;间接影响是表达这些人口流动的变化对地区的社会结构和总量所引起变化,主要表现在人口数量和分布、人口素质和就业水平等方面。

1.人口流动

铁路对人口流动量的影响,主要通过客运量的变化来体现。铁路客运能力的增强使人们出行的条件得到改善,同时也使得人口流动阻力的减少而大大增加人口流动量。目前我国铁路较以前速度已大幅提高,随着客运专线和高铁的修建,使得人口流动速度大大提高。例如高铁速度快,朝发夕至,提高人口流动速度,旅客依靠高速铁路的高发车频率合理地安排和调整出行时间和计划。

2.人口数量及分布

人是使社会活动发生的主体之一,铁路对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人的影响。首先是影响区的人口总量变化。铁路是连接城市及乡镇的重要交通方式,它的开通运行直接或间接的增加了沿线区域范围内各部门的就业岗位,这些空缺的岗位对劳动力产生了大量的需求,这些需求将会吸引沿线区域及区域以外的人员来求职务工,这些务工人员的进入增加了铁路沿线影响区内的人口数量。另外,铁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后,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也将吸引学生、技术工作者等外来人员,这些人的进入也会使得当地人口数量的增加。

铁路的运营开通不仅能够使得沿线区域的人口总量发生变化,而且还能促使沿线区域各地区之间、城市之间、乡镇之间以及城乡之间出现人口流动,最终的结果就是改变整个铁路影响区内的人口分布。

3.人口素质

随着铁路的建造与开通运营,各条铁路干线逐渐连接成网,沿线区域人员的频繁流动,增强了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先进的生产水平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知识技术等将从发达的区域引入较落后的地区,促进了沿线区域人口素质和技术能力的提高。

4.就业机会

铁路对就业产生的直接影响表现在,新开通的铁路从线路运营、维护到新建车站的运行、管理,这些新部门为劳动者提供了许多工作岗位。间接影响表现在,铁路增强了区域间、城市间和城乡间的交流,提高了通达性,使得内外部资金投向具有经济开发潜力;铁路客流量的增多,为餐饮、旅游、娱乐等服务行业的发展带来契机,这些行业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对劳动力的需求。因此铁路的开通能够对其自身所处行业的就业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它还能通过促进其他行业的发展进而间接增加了沿线区域的就业岗位。

二、铁路对经济子系统影响的因素

铁路对经济的影响通过对企业和客户利益两方面的影响体现,一个是对生产者的影响,一个是对消费者的影响,进而区域内的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等。铁路的开通使得区域间经济联系变得更加密切,物流、人口流动、资源流动和信息流动等加快城市化进程,由此而带来的将是经济总量的增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铁路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铁路不仅对它所处产业的带来直接的收益影响,而且它对上游和下游产业链中的企业也能产生间接的收益影响。铁路的修建能够提高建筑、钢铁和水泥等企业的收入,在它开通之后带动了餐饮、旅游、资源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货物运输中还有很多是为农产品提供运输,同时我国自主研发的高速铁路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刺激技术领域的革新和发展,因此铁路对其前向和后向的企业都产生了影响,提高企业效益。

2.铁路对客户效益的影响

随着各条铁路的开通运营,我国铁路逐渐连接成网,在这样的条件下,人们出行的条件大大改善,同时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的开通使得人们出行时间极大缩短,提高了人们出行的效率。铁路运力的提高使得货运周转量增强,货物运输速度加快,致使社会产品周转速度加快进而能够影响社会生产能力,客户可以从中受益。

3.经济总量

铁路沿线区域的投资环境随着铁路的修建运营而得到改善,这位外部资金进入区域内投资提供了有利条件,投资的增加将引致国民收入的增加。区域投资的增加会导致消耗物质资本的生产部门增加就业机会并使得部门收入提高,进而全社会生产物品部门的收入都将增加;随着物品生产部门的收入提高,使得劳动者可支配收入增加,人们的消费支出、旅游支出、医疗支出和交通出行支出等都将增加;生产部门产出、服务行业收入和居民消费提高,这些都将引致投资新一轮的增加。在这样相互循环影响的经济圈中,国民收入成倍增长最后就促进社会经济总量的扩大。

4.产业结构

铁路沿线区域人口流动、物资流动和信息的共享,使得区域的各部门都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经济体系,区域间经济体系的形成将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各地区发展经济的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将被发挥出来,最终引起产业结构在区域内的调增升级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铁路对资源子系统影响的因素

铁路对资源的影响通过在对土地资源的占用、能源消耗及资源运输等方面来表现。

1.土地资源占用

建造铁路会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需要为人员流动和物质流动提供通畅的交通设施,为了能够缓解日趋紧张的用地紧张情况,应该考虑建造占地较少的铁路设施,保证既能满足交通运输能力的前提下,还能尽可能的减少占用土地资源,实现二者的可持续发展。

2.能源消耗

能源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安全稳定及快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对能源的合理利用与节约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与重视。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而对能源是支撑我们发展的重要资源,所以对能源的节省与合理利用对我国来说更加重要。高速铁路作为一种运量大、速度快、占地少的运输方式,其运行能耗与汽车、飞机等运输方式相比,平均每公里能源消耗量要少得多。根据既有研究,高速铁路、汽车、飞机等三种运输方式完成同样多的运输任务所需要能量消耗量比例大约为1:4,6:5.2。

3.资源输运

目前我国多数铁路线属于客货混跑状态,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解放了铁路既有线,分流了公路客流,大幅度提高了运输通道的货运能力。随着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建成运营将客运分流之后,铁路既有线将极大地提高货物运输能力。在高铁建成开通后,通道客货运输能力将大幅度增加,并将缓解目前沿线区域“运货难”的状况。这样,高速铁路影响范围内的货运量大大增加.就为沿线矿产资源的输送提供了前提条件。

四、铁路对环境子系统影响的因素

铁路作为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它的运行将对环境产生直接影响。铁路在运营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固体废弃物和产生的噪音影响,以及修建铁路占用土地资源所引起的造成大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等影响。

1.气体排放

与公路相比,铁路对能源的使用效率较高,在使用等量单位能量所排放出的废气相比,火车排放出的温室气体仅为汽车的2/3;与航空相比,虽然飞机的速度要明显快于火车,但是飞机消耗能源要远大于火车,排放的温室气体也更多。与其它两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相比,虽然铁路较其它两种方式排放的废气较少,能源使用率较高,但是在能源日益紧张和环境污染情况严重的情况下,这一问题仍是不能忽视的。

2.固体废弃物排放

在铁路运营中,除了运行在铁路上的火车,还有各种为保证铁路正常运转所需的设备、设施和相关人员,如火车站、火车调度站、车厢、货物存储所和各类管理人员,这些环节都会排放一定的固体废弃物,并且在火车的运行中,火车上的旅客会产生生活垃圾,而且还会出现随手丢弃的情况,造成沿线区域环境的污染问题。

3.噪音影响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铁路仍是普通铁路,火车在运行过程中摩擦铁轨会产生很大的噪音,且大部分铁路干线的火车站都是设在城市中心市区,火车的进站出站都会对沿线居民的生活产生噪音影响。在我国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除了技术水平先进但运行范围有限的磁悬浮列车外,包括技术领先的高速铁路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噪音。

4.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铁路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进行铁路线路火车站的修建时,都会对附近的植被覆盖物和土壤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在修建铁路过程中开挖土石方,使施工现场和附近区域造成大量的悬浮颗粒物污染,同时建筑铁路路基会造成植被的破坏,使铁路沿线周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