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铁路交通环保不容忽视

管理&法规   2012-12-22 15:39:16  67浏览 作者:蒋洪强, 吴文俊

铁路交通运输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生态破坏

铁路建设过程中,大量的土方填挖会引起岩土整体移动、变形、破坏,加大地质脆弱地带坡面的不稳定性。若处理不善,与之相伴的将是坡面土质松散、土壤侵蚀甚至山体坍塌和滑坡,危及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一些铁路在建设时损坏了涵养水源的植被,会引发水土流失,大量山石上壤进入水体,将导致河流淤塞、水质浑浊。施工机械排放的废气、废水及铁路建设人员的生活垃圾都会对水体造成严重的二度污染。铁路建设会使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有时会直接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影响生物多样性。铁路的分隔效果会使动物的活动区域受限,使动物的种群规模变小、种内交流减少。而对于那些原本就牛活在近铁路线区域里的动物来说,飞驰的车辆以及火车行驶的巨大噪声的影响就更为直接,将迫使它们离开自己的家园。

水污染

铁路运输过程会产生大量废水,来自机车车辆检修,客货车洗刷、卧具洗涤,停车场、车辆段,旅客列车排放及企业各单位的排放等方面。废水的直排一方面会破坏水乍植物的生长环境,进而造成水质恶化,另一方面会影响水资源的使用,造成浪费。

大气污染

目前,我国铁路运输仍以内燃机车为主。据铁道部统计,2007年底我国7.8万千米铁路线的电气化率仅为32.7%。内燃机车的大量使用不但每年消耗大最燃油,还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醛、酮和碳氢化物等有毒有害气体。各火车站段的固定锅炉也会在不同程度上造成污染。

垃圾污染

铁路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铁路企业工务、电务、机务段、客运段等各单位的流动作业、旅客们的随手丢弃、铁路职工的日常生活、机车车辆的维修,铁路施工建筑垃圾和被废弃的线路与设备等。这些垃圾物的长期堆放不但占用大量土地,还会释放有毒有害物质,严重污染大气、地下水和其它环境资源,对生态环境影响巨大。

噪声与振动污染

铁路交通噪声污染主要包括车站广播声、调车场作业声、列车轮轨接触摩擦声以及火车笛声等,对铁路周围环境影响很大,严重干扰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同时,随着既有铁路线路的提速,复线工程、改扩建工程及新建铁路工程的实施,铁路列车的振动问题正越发突出。据统计,铁路列车引起的环境振动作为新型环境公害,已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早期的铁路不重视对振动的治理和防护,引起了诸多环境纠纷,给工程建设和运营造成障碍,后续的拆迁、整治等补救工程不仅难度很高、而且耗费巨大。减少列车产生的振动已是铁路环保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电磁辐射污染

目前,我国铁路线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电气化改造,并不断推动高速铁路的建设。预计到2020年,我国铁路线电气化率将达80%左右。这使得铁路交通运输在提高速度和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会冈列车在高速行进中受电弓与接触网导线之间的滑动,以及接触网绝缘之间的金属连接部分接触不良而导致放电,放电引起的电磁波会对铁路沿线一定范围内的电视信号接收、通讯设备和无线电设施的使用等造成影响,干扰其正常使用,还可能对一定范围内的人群产生电磁辐射危害。

繁荣背后环境压力堪忧

铁路发展高歌猛进

近几年来,我国铁路交通运输发展十分迅速。据统计,到2009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8.6万千米,里程全长度居亚洲第一,并升至世界第二,比新中国成立之初增加了2倍多,以2000年为基数,营业里程年均增长率为2.54%,路网密度达89.1千米/万平方千米;旅客发送量达15亿2451万人次,以2000年为基数,年均增长4.59%。“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规划总投资规模达1.5万亿元,其中基建投资1.25万亿元,计划建设新线19800千米,其中时速达300千米以上的5457千米。总投资1.25万亿元,比“十五”期间增涨357%。

“十二五”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仍将以较快速度增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活动节奏加快必然使货物和人员流动更加频繁,进而对交通运输产生更大需求。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2万千米,规划建设新线约4.1万千米,其中高速铁路线约1.2万千米,复线率和电化率分别达50%和60%以上。

节能减排压力巨大

“十二五”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规划的铁路网建设快速发展,特别是全国各地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建设对电力的需求将急剧加大,这将直接导致煤炭等能源消耗的上升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增加。统计数据显示,时速350千米、功率8800千瓦的动车组,运行I小时会消耗2.8吨标准煤,工业锅炉每燃烧1吨标准煤产生2620千克二氧化碳、8.5千克二氧化硫、7,4千克氮氧化物,即时速350千米的动车组每运行l小时就会间接排放二氧化碳7336千克、二氧化硫23.8千克、氮氧化物20.72千克。与目前官方表述的“高铁零排放”不同,专家普遍认为,高速铁路耗电高、污染重,应该有选择地投入使用。全国政协委员、交通部原副部长胡希捷表示“高铁用电量太高,发电需要燃煤,污染太大了。”除此之外,高铁建设中的超高碳排放和运营噪声也都是污染源。“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所以时速350千米的动车,其耗能较时速200千米的动车是成倍增长的,能耗几乎与飞机相同。”

铁路运营必然产生大量污水和生活垃圾。据统计,过去10年,除2003年受“非典”影响而出现例外,其余时间铁路污水和垃圾废物产生量均保持增长趋势,2009年铁路行业污水和垃圾废物产生量分别达3.9亿吨和452万吨,相比2000年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6%和8.3%。据预测,到2015年全国铁路运输行业污水和垃圾产生量将分别达4.7亿吨和542.4万吨,较2009年增长约20%.分别约占全国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产生量的1.2%和1.8%:到2020年,全国铁路运输行业污水和垃圾产生量将分别达5.5亿吨和650.4万吨,较2009年底增长了约39%,分别占全国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产生量的1.35%和1.8%。如此之多的污水和固体废物排放到环境中,必将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在对我国一些主要干线沿线城市市区及近郊区线路两侧距外轨30米处进行的环境噪声实测统计显示,约30%的监测点噪声超标。随着铁路运量的逐年增长和我国铁路几次全面提速,以及高速铁路的建设,未来几年,铁路环境噪声和振动的影响将日益加重。轮轨间的撞击、冷却风扇的转动、高速行驶中气流的呼哨等问题尤为突出;进一步的提速和列车流量的增加致使铁路边界处噪声增加了1~2加权分贝,高速铁路的建设则使铁路边界处噪声增加了3~5加权分贝。若不采取控制和管理措施,铁路边界处的噪声和振动水平将全面超过对应的标准限值。

铁路建设的线型特点造成了原有生态系统的非连续性,工程自身的施工操作特点等也会不可避免地引发如土地分割、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及野生动植物的减少等生态破坏问题。目前,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的国家干线铁路工程多已完成,“十二五”期间正向省市交界地带拓展,或进入已建项目的扩建研究阶段。这些需要大规模建设的高速铁路多位于省界、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不发达地区。这些交界或地区巾,很多或是高山分隔区,或是江河分水岭,或是相对封闭的地区,或是国家已建或正在建设的自然保护区,同时也多是生物多样性相对较高而生态环境又比较脆弱的地区,铁路建设导致的区域性人口增加、资源开发加剧和经济规模扩大,都会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和多重影响。

大力发展电力牵引和高速铁路是我国“十二五”铁路动力改革的优先目标,伴随城市高铁、高架、地下和地面电力牵引轻轨运输的发展,其电化区段对城市居民区产生的电磁干扰也越来越严重,如不采取措施,无论有线和无线通信、广播电视还是步话机都会被电磁干扰弄得声音失真、图像不清,这种可感知的辐射污染必会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许多高速铁路建设引发争议的案例表明,由于过于求快的建设,许多高铁项目未经过科学论证就匆匆上马,已经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在成渝高铁、京津高铁、京沪线南京段、广深高铁香港段的建设中,沿线居民对噪声与电磁污染的抗议就始终如影随形。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铁路运能、运速的提高,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可能性也在增加。危险货物在铁路运输中可能因自然或人为因素发生意外,造成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燃烧、爆炸等,污染周边的空气、水和土壤,破坏生态环境,危及人畜安全。

目前,我国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中,专用线办理危险货物的运量占总运量的85%以上,共有2700多条专用线在办理危险货物,运送近6000余种品名,运量约1.4亿吨。目前铁路线路安全隐患较多、风险较大,一旦发生事故,不仅将遭受沉重的经济损失,更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影响,同时极大地污染环境。为此,我们很有必要分析危险货物运输环境污染的特点,建立铁路运输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体系和快捷有效的应急处置预案,最大限度地降低危险货物运输的环境风险。

对策建议

科学布局,让铁路与城市协调发展

铁路交通的发展应是其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的过程。在我国一些城市,铁路是先于城市建设起来的,城市则沿着铁路廊道逐步“生长”,由于缺乏城市总体规划,形成了“城市包围铁路,铁路切割城市”的格局,城市发展受到制约,城市功能、交通及环境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铁路规划及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城市建设规划、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景观特点等因素,确定线路走向及站位,采取对策应对铁路噪声、振动及有关生态问题,控制铁路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促使铁路与城市协调发展,让铁路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相和谐。

完善法规标准,保证铁路环境管理

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制定环境保护法规和规章制度.首先,组织编制铁路行业“十二五”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有关政策措施可考虑纳入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第二,研究制定铁路规划环评的编制技术方法,组织开展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环境敏感区划图分布的绘制工作,为铁路工程技术选线提供参考。第三,制定并颁布《关于加强铁路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建设项目施工期环保监督检查,切实贯彻落实环保“三同时”管理制度,加强新线建设施工期环境监督管理。第四,制定完善关于铁路环保统计和监测工作办法,完善各项统计指标,建立部、路局、站段三级传输网络和监测体系,从而为铁路环境保护管理提供基础保障。第五,积极推行ISO14000系列标准。通过在铁路建设和运营企业中宣传、贯彻、执行IS014000和IS09000系列管理标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促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统一。

继续强化铁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对“十二五”及未来一段时期,铁道部提出了通过新线建设和既有线改造,构建覆盖我国主要城市的快速客运网络的发展思路,铁路建设项目之多在我围铁路发展历程中前所未有。在这种形势下,更要加强铁路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建设,加大对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力度,严格实施建设项目全过程的环境监督管理。要坚持按基建环境管理程序办事,依法办理各类审批手续,做到无手续坚决不准工程上马;各铁路局须贯彻铁道部《关于加强铁路局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全面建立直管项目的建设管理体制,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整合环保监督管理力量,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领导班子齐抓共管、各部门和单位分工负责、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加大铁路污染综合整治力度

加强节能与大气污染防治

一是加强燃料电池火车的研制和开发,实现铁路运输完全无废气排放,提高车载能源存储设备的效率,降低环境噪声和振动;二是加强超导变压器的开发与应用;三是加强永磁牵引电动机的开发,以提高能效、减轻重量、减少噪音;四是着力研究采用微机控制燃油喷射,按不同负荷优先考虑喷射时间和压缩比;五是推进自行车、汽车与铁路的配合使用,如鼓励停车换乘电车出行,以经济手段刺激自行车服务的消费潜力等,以减少整个交通体系的碳排放,

加强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

应采用无缝线路、如铺设焊接长钢轨,轨顶平面打磨、弯道涂油、钢轨的金属工艺处理、轨面覆盖吸音材料、高摩擦技术、车辆的轻犁复合结构、盘形制动、弹性车轮等措施来减少振动与滑动,降低噪声;为减少集电系噪声,可采用缩小接触网上吊弦间距、减少脱弓现象、减少离线,使受电弓结构简单、平滑、流线形化,加装受电弓罩等措施;为减少空气动力噪声,除采用高速列车头部流线形设计外,还需减少车体断面尺寸,控制车体表面无凸起、平滑化等措施。在控制传播途径方面,提高车底架的防噪声性能,降低车室噪声,在铁路两侧控制距离内有住宅、医院、学校等须限制噪声的地点,建立防噪声屏障,如衰减腔红砖墙体隔声墙、倒型声屏障、在直声屏障顶部加装各种干扰型声屏障等。

加强污水与垃圾污染防治

污水收集应着力研究车载密闭式收集与存储设施,污水治理重点应由单纯处理向中水回用转移。对客运列车宜在大型客站建立完整的收集、转运管理系统,运输部门要加强其车上收集过程的管理。对货运废水和废渣的处理、处置要按不同货洗所的类型及其所处地区环境条件,采用污水牛化处理技术、固化、焚烧、施于林场苗圃等措施。

加强废弃物的回收处置

对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着力进行收集与回用,如生产中车辆厂及车辆段产生的金属、玻璃、废旧塑料、布等废弃物,以及与铁道工程有关的金属、枕木,废弃钢筋混凝土材料等,运输中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以及车票月票等等。应重点考察生产阶段源头环保化,从设计阶段开始选择对环保有利的材料及施工方式。另外可参考深港澳经济一体化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交通一体化,实现无车票化。

加强环境监测与应急能力建设

一是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铁路环境监测站,“十二五”时期重点建设一批中心车站和生态环境敏感区域的监测站点,到“十二五”末初步建设覆盖全面、布局科学、层次合理的铁路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络。同时,提高环境监测数据传输效率和统计分析能力,定期发布铁路环境监测数据。二是危险废物运输的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应严格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制订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建立施救组织,以控制和防止污染事故发生。一旦发生事故,应及时报告并采取应急措施控制污染。对目前广泛采用的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专用线办理方式,还须规范危险货物专用线开办条件、完善危险货物专用线的技术设备安全管理、建它事故应急预案和施救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危险货物专用线安全管理现代化。

推进环境友好型管理模式

一是推行清洁生产制度,改变污染治理模式,由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转变。铁路运输在生产过程中应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尽量采用无污染或低污染材料,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同时加快污染治理模式的转换,实现由末端治理转向全过程控制,由被动治理转向主动控制,降低环境风险,节约环保费用。二是应由政府鼓励和推动,铁路方面积极配合,执行绿色采购,在采购目标和在对供应商的选择和评定中增加环保依据,优先购买对环境负面影响小的环境标志产品,并在合同协议中引进关于环保要求的条款,从源头上让产品更绿色更环保。三是结合末端治理到源头治理再到全过程管理的治污思路,打造绿色物流运输体系,建设铁路环保信息网,实现铁路信息的联网输送和联网操作,推进汽车和铁路高效配合使用,凸显绿色物流在铁路环保中的地位。四是大力发展新犁环保技术,充分借鉴日本、德国、法国等的先进技术,在高速铁路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技术、节能技术、旅客列车密闭式集便系统、中水同用技术、铁路环保信息系统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系统的研究开发。

加强宣传教育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铁路环保事业的发展需要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公众参与的联动机制。通过环保教育和宣传工作使广大旅客和铁路运输用户,特别是铁路工作人员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思想上开始重视环保,增强节能环保意识,成为环境保护的倡导者和行动者,树立用实际行动支持环保的良好社会风尚。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