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票族”来自何方

铁路评论   2014-12-29 23:47:14  浏览 作者:刘华生

从昨天起,中国铁路客服中心12306购票网站开始“严打”囤票,旅客行程冲突将不能购票。(凤凰网12月27日报道)

2015年春运尚未正式开始,各种“囤票”行为已经正式开始蔓延,警方通过调查后发现,如今参与“囤票”不仅有黄牛,还有许多无法确定放假时间的普通旅客。有不少人指出,是“火车票预售期延长至60天”以及“提前15天退票不收取退票费”的新规催生了“囤票族”。

当看到“囤票”一词时,笔者不由得联想到了“投机倒把”一词。在物资缺乏年代,中国大地上曾多次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囤积物资”以谋取高利润的现象,当时的政府的主要应对策略主要是“加强物资供应和调配”和严厉打击“投机倒把”。就效果而言,“加强物资供应和调配”是根本之策的,严厉的打击“投机倒把”只是权宜之计。

从本质上讲,组织或个人“囤积物资”、“囤票”是一种市场行为,是人性中的趋利避害特质的体现,要想从根本上消除这种行为的不利影响,最有效的策略还是改变供求关系,确保供需平衡。

近年来中国铁路都在大力投资搞建设以提升运能,今年的铁路投资更是达到历史高峰——8000亿。但在短期内来看,中国的铁路是还是显得运力不足,尤其是在中国特色式的春运面前,无论铁路,还是公路、水路、航空都是如此。这个中国式的困境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由于中国人大多有乡土情结,传统节假日,尤其是春节都有强烈的回家看看的愿望;二是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当前中国人创造和获取财富的地方依然主要是沿海发达地区,这在客观上就造成了人力资源单向流动——春节前大量的人员由东部发达地区返回中西部家中,春节后大量的人员从中西部的家中前往东部发达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每一年的春运都对中国的运输部门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每一年中国春运的主题基本上可以说是“快速安全的送走旅客”。中国铁路由于其本身具有“价格便宜、安全快捷”的特质,火车票在每一年在春运中都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铁路部门在每一年的春运中都面临着“多送走一名旅客”和“多打击一些倒票人员”的双重挑战。

12306售票等售票方式的推出,客观上讲是极大较少了旅客在购票过程中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方面的支出的。中国春运之所以“囤票族”,并非是因为有12306,而是因为我们当前的经济社会形势的在驱动人力资源的单向流动,催生了火车票“供不应求”。

无相关信息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