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尽狂沙始到金--记火车头奖章获得者、中国铁建十杰青年王利民事迹

铁路评论   2014-10-17 00:00:49  浏览 作者:杨景霜

两年前的8月,当王利民第一次来到绥芬河这个边陲小城的时候:漫山遍野的青翠,姹紫嫣红的花朵,把这片山峦打扮得如梦如幻。特别是绥满公路沿线那一排排灰白笔直的白桦林,就像列队的战士,热情洋溢地迎接着这位勇敢者的到来。

话还要从2010年说起:这一年,牡绥铁路扩能改造工程上马了。

牡绥铁路的开建,为中铁二十三局二公司在熟悉的故土上提供了大展拳脚的机会,公司上下摩拳擦掌,决心在此大显身手。不料,工程正在热火朝天进行时,一场“寒流”突然袭来:和全国所有的铁路工地一样,2011年间突如其来的铁路投资急刹车,让二公司牡绥团队措手不及,遭遇“滑铁卢”。

环球同此凉热,二公司牡绥项目尤显深重。

此时的牡绥铁路项目,狼烟四起: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投资突然中断之后的项目手忙脚乱,施工停摆,人心浮动,大大小小的施工队老板、物资供应商堵门要钱;项目内部半年没发工资了,大家情绪低落,对项目的未来一筹莫展;上挤下压中,项目部内外交困……

二公司总经理助理、钢结构分公司经理37岁的王利民,就是在这一关键时刻走马上任的。

二公司执行董事曹鹏程对此是这样说的:“在多个候选人中,我们选择了王利民,大多数同志都觉得他年轻、正直、有朝气,堪当重任,这次能不能干好,我们都拭目以待!”

王利民也深知:上级派我来这里,就是让我来处理问题的,逃避不如面对。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索性一个个地找施工队算账、谈话。他说:“帐已算清,你们也知道当前铁路投资情况,要钱暂时没有,‘人不死,帐不烂’,我们国有企业是不会欠账不还的。相信我的,就留下来;不相信我的,过后我会想法把钱打给你们!”

一番真诚的表白,让大家打消了顾虑。接下来的举动更让大家为之动容:“你们这些日子,总吵嚷没钱吃饭了,我兜里只有2000元,都拿出来,给大家吃饭吧。”说着就把钱掏出来,撂在大家面前。

一个敢于担当的项目经理,让所有在场的施工队,减轻了压力,看到了希望。

那段日子,是揪心的日子。好在,王利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请求二公司副总经理刘树芳来项目兼任书记,为他分忧;还有项目部的一帮好弟兄,与他同舟共济。大家在困难面前,力挺这位年轻经理。

王利民带领大家一边稳定队伍,一边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他求得供货商的理解,送来水泥,完成了那些已经绑扎好钢筋的工程……困难便这样逐一地解决了。由于烦心累神,王利民经常彻夜难眠,后来他终于挺不住了。于是晚上点滴、白天处理问题,便成了他一段时间里的常态。

寒冷的冬天终于过去了。2012年春,铁路投资短暂性停顿后,又恢复了大干快上。“有活干了!”,项目上下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王利民面对于此,头脑却异常冷静,他说:“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这一遛不要紧,那些没有实力的队伍原形毕露,在关键的时候却不给力。

王利民和班子成员商量后下定决定心,“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大刀阔斧改革,嘁哩咔嚓清除了23个不守信用的外部劳务队,使用和新组建13个内部架子队。这种“内外并用,以内制外”的模式,使他们牢牢掌握了主动权。施工进度加快、安全质量可控、信誉评价直线提升。白面书生、年轻帅气的王利民,顿时令业主、监理和兄弟单位刮目相看,称呼悄然转变,人们不再叫他“小王”了,都亲切地称呼他为“王总”。

那一阵,绵延44.5公里的管段上,到处是挥汗如雨的场面,他的身影和足迹遍布工程的每一个角落,现场督导抓落实,争分夺秒抢进度,被动局面全面逆转,各方好评如潮。他用实干和人品感动了业主,又给项目增加了2个亿的站房工程。

五月开春十月下雪,灿烂而短暂的夏天很快过去了。那种零下三十多度的酷寒,候鸟逃逸,四条腿的动物都猫了起来。王利民却大手一挥,坚定地表示:“我们不是候鸟,我们不能猫冬。”

于是,隧道里支起了锅炉,拌和站给砂石加温,热水拌合,就此开启了突破控制性工程的冬施大幕······。

2014年,当春天还在枝头孕育的时候,二公司执行董事曹鹏程来到牡绥检查指导,在料峭的寒风中巡视,看到初具雏形的路基即将拉通,桥隧施工接近尾声,铺轨架梁全面展开,房建工程如火如荼,他非常振奋:“看来,我们的决定是正确的,派王利民来就对了。”

今年5月中旬,局集团副总经理王武在项目调研时,看到如今牡绥项目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倍感欣慰,感慨牡绥工程一路走来的艰辛。他深情地说,业主对牡绥项目的工作和发生的变化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你们的认可就是对二公司、23局的认可,大家要继续努力保质保量干好牡绥工程,巩固业主的信任度,以干促揽、用现场保市场,为下步哈牡工程的投标做出新贡献。

就这样,牡绥新班子组建两年多来,项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0余次通过铁路总公司高频率的例行检查;施工进度靠前;铁路信用评价晋位;安全有序可控,建造出被业主和监理认可的“东北第一墩”。

他们的努力赢得了业主等各方的信任。

黑龙江省委书记王宪魁视察工地时,绥芬河市委书记赵连钧介绍说:“23局项目经理王利民工作有魄力,敬业、肯干,牡绥工程推进有力”。王书记握着王利民的手说;“相信你们一定能干好”。

哈牡客专公司董事长杨金龙赞誉王利民有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与冷静,敢担当、能吃苦,二标的的变化让业主改变了认识刮目相看。

23局董事长徐明新评价说;“王利民做事大气、敢于担当。特别是接手牡绥项目后,精细控制成本,狠抓二次创效,扭转了前期的被动局面,体现了较强的项目管控能力”。

王利民因为这个项目的付出,受到了上级的肯定。他被铁路总公司授予2012年度火车头奖章;2013年被评为中国铁建“十大杰出青年”;今年4月荣升为公司副总经理。项目部先后获得了火车头奖杯,股份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优秀项目部、23局工人先锋号、哈牡客专公司先进集体、二公司四好班子等20多项殊荣·······。

宁可透支生命,绝不拖欠使命。39岁的王利民瘦了,曾经乌黑的头发冒出了白茬,白皙的皮肤晒得发黑,单瘦的身体更显疲惫,常年的身体透支患上了高血压、肠炎等疾病,但是他的精神却丝毫不减,反而更加旺盛。因为他知道,摆在面前的还有:牡绥迫在眉睫的工期,二次经营的排兵布阵,各专业方案的优化,安全质量的把控,都经不起任何闪失……

为了23局荣誉而战,为了二公司生存而战,为了项目发展而战,为了职工的饭碗而战,一切尽在不言中。因为他心中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杨景霜)

无相关信息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