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冠名 ,何以冠之?

铁路评论   2014-07-24 21:50:40  188浏览 作者:李研宇

近日,陆续有福建网友爆料称,原来的“和谐号”动车组陆续更名,有的变成了“中国联通号”,大呼“神奇”。(7月11日中国新闻网)

和谐号变身联通号,本已引来了不少网友的围观和评论。紧接着,郑州铁路局也被证实已经放开动车组冠名。于是,在网友们的惊叹声中,“动车冠名”成了时下的热门话题之一。芸芸众生,态度各异。支持者认为,这是铁路部门为推进走向市场的创新举措;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茹则表示公开反对,担心五花八门的企业冠名会严重影响已成功树立的“和谐号”形象;也有网友担忧,万一乘坐了“妇炎洁号”将情何以堪?更有经济头脑发达的网友称,有了广告是不是票价可以便宜点?

据了解,所谓的冠名不是将和谐号的外观改变,或者不再称动车组为和谐号,而是企业在车厢内做的一种广告而已。也就是说,诸如“中国联通号”之类的冠名,正如东晋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诗仙李白别号“青莲居士”,文豪苏轼别号“东坡居士”,只不过是某列和谐号动车组的一个“别号”。

去年,铁路实行政企分开,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作为市场的主体,对于自身拥有的交通资源转让冠名权,这本身就是企业的市场行为,又在法律法规的容许范围内,自然是无可厚非之事。公交车上,我们耳熟能详的是“××产品提醒您,××站到了”;电视机前,我们习以为常的是“××节目由××企业赞助播出”。在市场化改革中,铁路试水动车冠名,当然也是顺应市场潮流的一种尝试。

面对汹涌而至的“冠名潮”,铁路部门应当怎么发挥它的积极效应呢?笔者认为,首先,应当加强冠名管理,对于冠名的品牌进行严格的审核,设置一定的门槛。从某种角度看,王院士的反对也不无道理,“和谐号”的品牌是铁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如果出钱就能随意冠名的话,一旦造成负面影响,只会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其次,应当加强市场调研,形成切合实际的定价机制。价格定高了,会把合作者吓跑;定低了,又不能充分利用资源。只有通过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参照广告市场的行情,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出与合作企业之间的最佳利益平衡点,才能更好地挖掘动车冠名的积极效应。

对于那些期待动车冠名能让票价更便宜的网友,笔者想说的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动车冠名这点收益,就算全部用来补偿火车票价,可能也是杯水车薪;如果用来改善乘车环境,又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损失,何乐而不为?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