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底无私天地宽 ——电视连续剧《丁宝桢》观后
铁路评论 2023-11-29 14:38:57 0浏览 作者:周云勇大型历史电视连续剧《丁宝桢》近期在央视播出,讲述了清代廉吏丁宝桢10年在山东、10年在四川任总督期间秉公执政、廉洁刚烈、鞠躬尽瘁的生动感人的廉吏形象,以饱蘸情感的视听语言为一代廉臣传神写照。 心底无私天地宽,这是我看完《丁宝桢》全集后,发自内心的感想和对丁宝桢的敬意。一个人只要心底坦荡无私,人的胸怀便要比大海、天空还要宽阔。人的内心没有什么私欲,正直、无私奉献、心胸宽广,学会包容,那么丁宝桢即便在面对搜刮民财、掠抢民女的太监安德海;在黄河堤溃的险境下,为治水带头捐钱,不惜当掉酷爱的文房四宝凑齐捐款万两,揭穿贪官的丑恶面目;改革盐政、整顿吏治、反腐肃贪时,都能无所畏惧,敢于直面担当。三大事件,环环相扣,惊心动魄,表现出丁宝桢身处如此凶险的环境之下,仍然不改为民请命的初心,那种完全超越功利、忘却小我的追求、风骨与正气。正如剧尾的诗中所云:“人非圣贤无高下,世代忠良不可差。读书耕田不误时,精忠报国品自嘉。廉洁奉公身高洁,尊老爱幼在天涯。一旦蒙恩受命时,不负朝廷不负家。” 心底无私天地宽,表现在丁宝桢以刚正不阿的性格和坚定的原则,处理了一系列棘手的事件。其中,有两件事展现出丁宝桢对公正、法律和权力的态度和行动。第一件事是处决安德海。丁宝桢对安德海的仗势骄横非常愤慨,接报后立拟密折,痛陈安德海种种“震骇地方”的不法行径,并申诉了自己职守地方,“不得不截拿审办,以昭慎重”的充分理由。丁宝桢亲自查验确实后,遵旨将安德海就地正法于济南,此日距安德海被抓不过五天。这件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惊人之举,一时震惊清朝朝野,曾国藩赞叹丁宝桢为“豪杰士”。权阉安德海伏法,也使得朝野上下人心大快,一时“丁青天”之誉传遍民间。第二件事是严办县令刘玉柏。丁宝桢一位曾经的手下—县令刘玉柏犯下严重贪污罪,全山东府一年的全部收入总共才300万两银子,而刘玉柏这样的一个区区小县令,竟然敢胆大妄为地独自贪污30万两银子。丁宝桢本想着给刘玉柏一个认错悔改的机会,可刘玉柏竟然当场抱怨说当初跟随丁宝桢从贵州来到山东,原本可以升为县令的,丁宝桢为了避嫌,只让他做了一个小小的县丞。这种不公正的待遇让他的收入微薄,导致了刘玉柏那刻苦读书的大儿子刘子卿,因为没有凑齐钱参加科举的路费而整日积郁成疾而病逝。丁宝桢听了刘玉柏的哭诉,并没有被他的贪污借口所打动,也没有因此而同情他的变节,凸显了丁宝桢的刚正不阿的个性。 心底无私天地宽,还在于该剧古为今用,贯古通今,现实意义不言自明。观看电视剧《丁宝桢》后,对我思想振动很大,感受颇深,丁宝桢坚持原则、追求公正和忠诚于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精神,时刻提醒我们、特别是党员干部要把握好自我,廉洁遵守法律。在今后工作和学习中,如何廉洁奉公、直面问题、敢于担当、对党忠诚,为国为民,我认为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要将反面案例与正面教化相结合,提高自我约束力和自我警醒力。纵观许多领导干部的腐败案件,无不是放松了学习、志向信念动摇,导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所致。安德海、刘玉柏式的人物,在现实社会中大有人在,究其缘由,就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在金钱、名利的诱惑下,放弃了对世界观、价值观的改造,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把党和人民的权利变成了为自己谋私利的工具,以至于发展到麻木不仁,习以为常,由于放松了学习,忘记了初心,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坚定信念,强化廉洁意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树立廉洁信念,提高自我约束力,经得起诱惑,才能经得起考验。我们应从电视剧《丁宝桢》中吸取深刻的教训,痛定思痛。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们应当强化廉洁意识,自觉接受警示、深化激励警醒、努力提高警觉、始终保持警惕、不断加强警戒。 爱岗敬业,警钟长鸣。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向丁宝桢学习,带头做到爱岗敬业,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自觉带头遵守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袭和诱惑。管好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要拿;管好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要吃;管好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不要去。带头做好廉洁的表率,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