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上下铺应适当拉大价差

铁路评论   2023-08-13 21:44:07  0浏览 作者:南昌铁路通信段 龚毅

笔者经常跨省远行需乘坐卧铺,发现下铺票很难购买到,常常遇到乘坐上铺的旅客因为没买到下铺票而唉声叹气,有些热门车次的旅客甚至抱怨提前十来天仍没有办法购买到下铺票而苦恼。前几天坐车时,遇到一位近七十岁老年旅客因为只买到上铺,又没有更多经济来源购买飞机票,上车询问一圈后没有人愿意和其置换下铺,而在车厢内又哭又闹反复折腾,虽然方式方法欠妥欠合理,既有失体面尊严,也损害同车厢其他旅客的休息权,但也折射出刚性需求实在得不到满足的无奈,最后列车员叫来车长,费尽周折、想尽办法后为其安排到宿营车下铺,才平静下来。 笔者注意到,实际上乘坐下铺的旅客却并不主要是非下铺不可的刚性需求,而是有大量年轻小伙子小姑娘也挑选了下铺。问其原因,一是下铺性价比远远高于上中铺,二是很多手机购票软件开发出抢下铺的特殊功能,为网上抢购下铺提供了方便。然而,许多独立生活或低学历中老年人对熟练掌握操作手机尚有难度,有些可依靠子女或孙子女等晚辈辅助帮其代为购买,但更多老年旅客缺乏网上抢票的技术能力,很多只能最终买到中上铺,望洋兴叹。 有人建议应按年龄卖票,高龄人给下铺,这个方案举措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作为辅助补充性的公益手段还是可行的,但并不适合完全作为主流售票方式。实际上,铁路12306近年来已经对网络售票系统尽可能做了优化调整,在票量充足前提下,已能自动识别超过60岁年龄者并优先安排下铺。虽然下铺老年旅客对下铺的需求比例较高,并不是只有老年旅客有这种刚性需求,有些年轻的身体不适者,如残疾、就医、体弱、尿频或肥胖者等等等等不老、但弱病残,不便于爬上爬下,也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去选择下铺。另外,现在人均寿命延长,六十多岁仍身体矫健者并不在少数。 问题真正根源在于为什么这些年大家都越来越抢着要下铺?有没有办法改善缓解上中下铺的需求比例,使其更趋于合理分布?追根溯源,上下铺的功能差异日益加大、价格比例不变引起性价比失调,票价体系不再合理才导致所有乘客都愿意抢购性价比远远更高的下铺票。 下铺的舒适程度远远高于中、上铺,中上铺不仅难以攀爬,且无法直起腰身,不同铺位价格差仅仅只有小几十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买得起马也不至于配不起鞍。高舒适度却仅仅极小额付出,低舒适度价格却只能优惠微不足道的一点点,这才是绝大多数乘客当前都愿优先选择下铺的核心关键。 一方面,早年人们从事体力劳动者占据社会绝大多数比例,加上家电未普及而生活操劳,劈柴生火手洗衣物等,身材体格普遍偏瘦,爬上爬下困难者相对少,对多数人来说尚未构成难度。而现代人体力消耗小,脑力劳动增多,营养容易过剩,体重增加迅速和发胖发福,爬起来不再方便,人均寿命大幅增加,高龄旅客日益增多。有些肾功能不好的半夜上几次厕所,失眠现象日益增多,爬下来为充电的特殊需求,频繁爬上爬下也成为一种折磨和痛苦。 另一方面,卧铺的功能需求也发生了质的大幅提高转变。以往车速慢而耗时长,彼时乘客容易劳累,选坐卧铺主要目的是期望通过睡眠来解决旅途困乏疲倦,单纯睡觉对上下铺的功能需求差别较小,中上铺缺陷不那么显著,甚至以往还常常有许多旅客为图清净,或为财物安全因素,宁愿选择票价略低、受乱坐打扰相对少的中铺,仅仅只为方便安心睡觉。然而,目前旅客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对卧铺不仅有睡觉需求,还有坐起来看手机等新增需求。中上铺直不起腰的舒适性缺陷也显得格外突出重要。而无处不在的监控摄像头和数字支付功能,也大大减少了下铺旅客贵重财物丢失的安全顾虑,减少了为安全而特意挑选中上铺的需求。 人们主观感觉到上下铺的功能舒适度差异越拉越大,价格差却几乎未做大的比例调整,仍仅仅约占票价3%-5%,例如空调卧铺:(数据来自于网上): (1)821-860公里,上中下铺:193元,199元,207元; (2)1451-1500公里,上中下铺:304元,315元,325元; (3)2021-2080公里,上中下铺:389元,403元,416元。 这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微弱价差,已经无法体现出优质优价、低质低价的定价原则,难以成为吸引到人们因为价格因素而选择中上铺的理由,这就是导致全民抢下铺的根源。因此,最佳优化改进方式是适当拉开铺位的价格差,总价不变,但不同卧铺席位之间性格比更趋于合理。这点有些动车上下铺价格差已经适度拉开。普速旅客列车也应在保持总票价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加大拉开上下铺价格差,让价格成为“看得见的手”,通过市场行为优化调整旅客需求需求的行为导向。 (1)总票价不变,即中铺维持不变、上铺和下铺的增减幅度相等,总体上既没有涨价也没有降价,不容易引起消费者不满的节外生枝,做好原因的说明介绍应能被公众理解接受。 (2)上铺降价、下铺同等提价,一正一反相当于两倍变动价差,上铺低价有了更大的价格诱惑力。原本纯粹因为性价比而选择下铺的非刚性旅客,有部分可能因为性价比改变,而也愿意随机甚至主动选择价格下调后的中上铺。 (3)非刚性旅客仍想买下铺却只买到中上铺时,受低价的安慰更容易满足购票现状,减少购票导致的抱怨不满。 (4)吸引价格敏感的硬座旅客升级为上铺。上铺和硬座之间的差价变小,对于价格敏感的硬座乘客,有可能因为上铺的性价比提升、下铺花费降低,有了更多愿意多花费小额价格改选上铺“升舱”的可能性,减少非热门车次的上铺空置率。 (5)提升非满员车次的下铺收入。如果非满员时人们也乐意优先选择下铺,下铺提价能为非满员时的卧铺票房略微增加收入。 (6)下铺旅客虽然需要略微多支付一些费用,但下铺的内卷减少,可降低购票的艰辛难度和买不到的风险,减少了原本或明或潜额外付出的购买成本、时间代价。非刚性旅客可能会因价格因素分流去改选上中铺,这也是优化价格分布的目的所在。 刚性旅客,更关心是在合理票价和难度内能否及时顺利购买到下铺。即使下铺不调价,原本有些旅客常常在购买过程中出现五花八门的高额潜在成本,诸如需要提早多日抢票、不辞辛苦跑到窗口购买下铺,为了能购买下铺甚至改变行程的可能性、为了保住已购得的下铺而放弃行程改变的需要,多购买或购买一段旅途,托人购票,路外路外抢票软件收取的抢票费用等。略微提价相当于降低了刚性旅客的购买过程的潜在成本,减少了抢购难度。只要涨幅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刚性旅客并不会因为下铺略微提价而苦恼。 综上,只要做好调价的原因说明,拉开上中下铺价差、使性价比更趋于一致,对铁路、旅客是双赢选择。而性价比合理与否的最终评判标准,是下铺抢票软件的不再畸形热门抢手。 

(南昌铁路通信段 龚毅)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