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蒙高铁,为西南地区发展提档加速
铁路评论 2022-10-11 21:38:44 0浏览 作者:长沙供电段 袁平桥为确保弥蒙高铁从静态验收、联调联试到开通运营计划顺利实施,自今年2月份以来,昆明局集团公司调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黄金战车”DWL-48连续式捣固稳定车和道岔捣固车、96头钢轨打磨车奋战在建设一线,承担弥蒙高铁220公里线路和63组道岔精捣和钢轨预打磨施工作业,标志着弥蒙高铁建设进入新阶段。
弥蒙高铁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下称红河州)境内,北起南昆高铁弥勒站,向南途经弥勒市、开远市,止于红河州州府蒙自市,正线全长107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全线新建红河站、开远南站、朋普站、竹园站4座车站。弥蒙高铁通车后,昆明至蒙自2小时内可达,缩短昆明至蒙自的时空距离,极大地满足了沿线百姓的出行需求,对丰富西南地区高铁网络布局、促进民族文化交流、拉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弥蒙高铁的建成是丰富西南高铁网络布局的“中枢站”。曾经的云南交通,在全国铁路网当中处于“末梢”地位,落后的交通网络也制约着云南的发展,弥蒙高铁建成通车后,将融入以昆明为中心的铁路枢纽,成为滇中、滇南两大城市群间的旅客运输通道,不断缩短人们出行的时空距离,改善人们出行的环境,给人们生活提供便利。从更深层次的意义来看,弥蒙高铁建成后将和玉蒙铁路、蒙河铁路联通,共同成为泛亚铁路东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起我国西南地区出境至东盟国家的大通道,极大促进云南发挥区位优势、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助力边陲省份交通网“末梢”变“前沿”,推动云南发展“加速跑”。
弥蒙高铁的建成是促进民族文化碰撞交流的“催化剂”。红河州是我国哈尼族、彝族等30个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和历史遗迹非常丰富,拥有35个A级旅游景区,各级文保单位2700余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140余项,其中哈尼梯田、临安古城、过桥米线、建水紫陶和滇越铁路等文化名片熠熠生辉。弥蒙高铁的建成,无疑让沿线这些声名远扬的著名景区以及极具民族文化底蕴的土壤迎来新机遇,乘着即将开通的弥蒙高铁,让山高路远、道阻且长成为历史,世界各地的游客朋友们会以最短的时间满足于卤鸡米线、菊花米线的饱腹之欲;也能陶醉于弥勒大佛、长桥碧海、碧色寨等优美风景的感官体验,尽情享受着滇南地区的“芳华”和惊艳。弥蒙高铁的建成,会把滇南地区的农耕文化、田野风光和遗产建筑串联起来,实现滇文化“走出去”的梦想,依托于弥蒙高铁快捷、稳定的优势,这种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也会变得更加强烈和积极,辐射带动西南地区文化、交通、研学和旅游等领域融合,有助于探索出一条民族文化永葆活力的新路子,增强文化自信。
弥蒙高铁的建成是拉动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新东风”。弥蒙高铁既可以让无数怀揣梦想的边区人民便捷走出去,也可以让无数在外奋斗拼搏的游子回家路不再遥远,更为期待的是,弥蒙高铁让人员物资往来更加快捷、农商文旅更为通畅、产业集群发展更具优势。弥蒙高铁通车后,掣肘这里经济发展多年的瓶颈将彻底得到打破,而影响人才、资金、信息引入的梗阻也会一并消失。弥勒葡萄及葡萄酒产业、个旧锡矿、建水紫陶、开远化肥、蒙自石榴会乘上高速发展的列车创新升级、流通全国并惠及世界;东南亚的木材、纺织品、工业原材料和热带水果也能快速进入国内庞大的需求市场,持续稳定的经济“双向奔赴”会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幸福指数和中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弥蒙高铁的建成,势必会促进经济市场开拓新思路、激发产品新活力,为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助力西南地区走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步伐。
可以预见,弥蒙高铁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将会不断彰显,弥蒙高铁的建成不仅方便人民群众的出行、不断提升沿线地区人民生活的红利和福利,还能持续激发云南和祖国西南地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无异于是一条助力民族发展团结的“康庄大道”。(长沙供电段 袁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