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让高铁“静”下来
铁路评论 2022-08-23 20:48:12 0浏览 作者:郑州供电段 单宇宸外形流畅美观,内设宽敞明亮,服务用心周到,乘车快捷方便……根据人民对美好生活精神物质追求不断提升的要求,中国高铁作为“中国名片”,服务质量也在与时俱进。
近日,一段高铁上孩子吵闹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因吵闹声音过大,被同车厢旅客劝说制止,不料却遭到孩子家长怒恚因此,有网友在铁路官方微博下留言,建议高铁设置“儿童车厢”,从而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增设“儿童车厢”的建议具有可行性。不同社会群体对于旅行途中的舒适、安静有着不同的需求,铁路本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不改初心,着力满足大众对出行的期望。例如2020年底,铁路部门在京沪高铁、成渝高铁部分车次试点“静音车厢”反响热烈,广受好评。而且开设“儿童车厢”没有技术难题,只需要把高铁某节车厢设置为“非安静车厢”,在旅客购票、乘车时给予一定的提醒即可。在高铁设置一定数量的“非静音车厢”,可对不文明行为进行规范,促使公众养成文明乘车的好习惯,潜移默化文明出行的意识,作为一个人性化的选择,不妨一试。
增设“儿童车厢”的建议具有挑战性。儿童不具有独立能力,往往需要家长陪同乘坐,如遇到祖孙出行,在吵闹的“儿童车间”里,噪音是否在老人心理的承受范围之内?在“儿童车厢”里孩子肆意吵闹奔跑,安全如何保障?“儿童车厢”是否需要增设公共玩具、绘本、儿童专用药物,东西如何管理?“儿童车厢”运营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票价如何设定?设立“儿童车厢”虽对公共交通部门完善工作有很多启发,但对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运输人性化、精细化服务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增设“儿童车厢”的建议治标不治本。曾经试点成功的“静音车厢”是车载视频系统默认静音,车内自动广播音量设置在最高音量的40%内,餐品小车进入车厢后停止产品介绍,旅客提出询问时,服务人员需小声回复。而实际上,“静音车厢”试点成功的前提是旅客能够自觉保持安静,对于违反“静音”规定的旅客,工作人员只能进行劝说,或者根据需求调换车厢。专家指出,车厢里之所以会出现“熊孩子”,是因为儿童自制力及执行力不足所导致的。活泼好动是婴幼儿的天性,面对高铁车厢封闭空间和固定座位的拘束,其心理不适和情绪反感势必诉之于喧嚣、吵闹,对此,同车乘客大可多些理解与包容。对监护人来说,如果孩子的吵闹打扰了他人的清净,其有责任进行教育和安抚,必要时还应就此向周边乘客道歉。设置“儿童车厢”,其“请勿打扰”的本意可以理解,但动辄“隔离”值得商榷。治理儿童乘车吵闹问题,还需务实慎重,宜疏不易堵。
归根结底,火车车厢也是公共场所,良好的出行环境还是需要大家共同营造,旅客人人做到文明出行,才能携手打造美好的旅行环境。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