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徐维春获“头条好心人”“五星级志愿者”殊荣

铁路评论   2022-07-24 18:55:00  0浏览 作者:常魁星

(记者 常魁星)红色七月,传承红色。7月23日,北京市通州区春晓心理社会工作事务所的徐维春双喜临门,收到了“头条好心人”荣誉证书和奖品、北京市“五星级志愿者”证书及奖品。

 “头条好心人”是由头条好心人、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都市时报、贵阳网、齐鲁晚报、天眼新闻努力寻找、评选出来的。徐维春从全国成千上万好心人中脱颖而出,她的事迹感动人、鼓舞人、激励人做好心人,成为北京市通州区唯一获得“头条好心人”荣誉的人。徐维春在“志愿北京”平台参与志愿者活动记录工时达1500小时以上,被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授予“五星级志愿者”称号。

徐维春,北京市通州区春晓心理社会工作事务所法人、副所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出生于北京的她,每天忙碌在“五社联动聚合力,社工服务暖基层”工作中,她立足推动行业发展,运用自身优质资源,以鲜明特色视角和扎实精准措施,精心组织,开展“牵手计划”项目,投身抗疫活动中,“精准帮扶”助老助残,树立了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形象,营造了积极健康的行业发展氛围。

徐维春实施京蒙“牵手计划”,情暖牧民,发挥北京市社会组织的专业特长,在内蒙赤峰阿鲁科尔沁旗开展社会工作知识培训与督导,在当地培养专业社会工作者时促进当地政府、居民、社会组织对社会工作发展的认同与支持;培育和扶持当地成立专业社会组织,逐步形成当地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社工人才成长的初步机制。通过开展的“牵手计划”活动,她发现发现阿旗人员老龄化严重,老年人口占比较大,社区青年人大部分外出打工,老年人成为社区的常见人群,老年人日常生活单调,缺乏休闲娱乐平台;社区开展的为老服务单一,仅仅是过节送些礼品而已,远远满足不了社区老年人的需求。社会活动较少,老年人的参与性比较低,缺乏自我价值感和幸福感。她通过项目实施在培育当地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的基础上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服务,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并探索社区养老的服务模式,实现老有所依的理念,提升老年人的价值感。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战役中,徐维春作为心理咨询师以高度的专业志愿精神投入到“京鄂iwill志愿者联合行动(2020)”中,为共同抗击新冠病毒疫情贡献爱心与技能,提供一线心理咨询服务,帮助疫区人民排忧解困,获得了“京鄂iwill志愿者联合行动”专业志愿荣誉证书。 

在北京市通州区春晓心理社会工作事务所办公室挂有一面锦旗,鲜红的锦旗上金色大字写道:“热心服务、公德神圣、使命永辉”,赠旗者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先生。在北京通州区玉桥街道开展了“一乡一特”项目工作,在入户走访中,春晓社会事务所副所长、心理咨询师徐维春了解到孙老先生离异,有一女患病长期住院,身边无亲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一人居住,身患多种疾病无人照顾。她便经常与其他社工一起对老人展开了个案服务,成了老人家的常“客”。她与社工一起照顾老人生活、整理打扫房间、聊天解闷,用轮椅推老人出门呼吸新鲜空气,看花赏景,快乐心情。

“我死后,你们把我水葬吧。”孙老先生将自己对后事的打算告诉了徐维春@哈哈静姐。聊了几次,她才明白,原来老人喜欢大海,“他只是觉得大海太远了,才说想水葬。”得知老人想法后,徐维春便和其他社工利用团建的机会带老人到东戴河看大海。来到海边,孙老先生特别开心,兴奋地说:“大海真美,我死了,就把我的骨灰撒在这吧。我想变成一个大海龟,您们到大海的时候别忘了跟我说说话就行啦。”

“运用专业的机会无处不在。服务对象嘴里的家长里短,不经意间嘟囔的几句话,我们也会看似无意地帮他们缓解情绪。”徐维春平日里会承接街道、社区的公益项目,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宣讲,为个案提供心理疏导和咨询服务。社区里的残疾人、妇女、儿童、青少年、老人等,只要有需要,都是她的服务对象。而这个特殊的服务对象——七旬孙老先生,是徐维春参与“一乡一特”公益服务项目时认识的“怪老头”。

为啥说他“怪”呢?脾气怪!去年二月份,通州区玉桥街道工作人员在入户走访时,发现了离异独居的孙老先生,年迈多病无人照顾。当社工们打算承接孙老先生的个案辅导时,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思考了一会儿说:“老人脾气有些古怪,年龄也大了,年轻社工去不了,还是得派有十几年心理咨询经验的社工1就这样,“老同志“徐维春”临危受命。

行为怪! 徐维春第一次和孙老先生电话沟通时,老人开展了对她的“盘问”:“你是干什么的?你怎么有我的联系方式?”紧接着,老人又给街道和社区拨通电话,打听徐维春的“底细”。“哈哈哈,当时老人和审问一样,我就如实回答。”徐维春笑着说。和老人确定开展个案服务后,第一次见面时,怀着对这位“怪老头”的“恐惧感”,徐维春拉上了其他两位社工一起拜访老人。“我看您得有60岁了?”孙老先生问徐维春。当时49岁的她笑着点了点头。“反正就顺着老人聊呗,他聊得很高兴,还不让你走。”明白徐维春的来意后,孙老先生和他们的第一次见面聊天还算顺畅。一小时后,他们打算起身离开时,老人一边热情地送着,一边却堵在门口不想他们离开。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徐维春出于担忧,总是和另外一名社工一起看望老人,帮老人打扫房间、聊天解闷,用轮椅推老人出门呼吸新鲜空气,看花赏景,成为老人家的常客。几个月的陪伴,越来越有安全感的老人直接把自家钥匙给了他们,“不过我们也有分寸,不会用老人钥匙开门的,后面老人耳朵越来越不好使,实在联系不到的时候我们才会使用。”慢慢地,徐维春和老人的交往越来越深入,她明白了之所以此前老人看似行为乖张,难以接近,原来是有着深深的独居寂寞感和死亡恐惧。

“之前他说有很严重的疾病,所以我们开展的是临终关怀的项目,也是为了让老人安心,就承诺他会一直陪伴。结果老人一直没给我们诊断书,看着老人很健康哈哈,既然承诺了,也不能随意给老人的服务划上句号埃”一年后,徐维春对老人的个案服务已经结项,面对老人担心没人继续陪伴自己的顾虑,她将临终关怀项目转为日常公益服务。“我就赖上你了,你能把我怎么样嘿嘿,你去哪我就去哪,你吃好吃的我也跟着。”徐维春被老人逗得哭笑不得。“他现在就像个小孩一样天天黏着我,我的私人家庭、同学聚会,他也跟着,能有啥办法呢,毕竟答应这位老人了。”如今,她每天上班前接着老人,下班后再把老人送回家,风雨无阻。老人70岁生日这天,为了给老人留下难忘的生日记忆,徐维春组织事务所的同事们一起给老人庆祝,正当大家吃着蛋糕沉浸在喜悦气氛中时,老人突然说:“你们好像没有给我点蜡烛欸1徐维春再次被老人逗笑,“他以前是做管理工作的,脑子转得快,挑剔得很1

如今,老人已习惯了有社工陪伴的生活,平日里会去菜市场买点蔬菜和鲜肉给社工们做饭。慢慢地,徐维春也习惯了陪护老人的生活,似乎把这个黏着她的“老小孩”也当作了家人。老人发脾气的时候,她像照顾孩子一样安抚他的情绪。相处中,徐维春难免也会有情绪低落、生气的时候,她和老人解释着“你放心,不会离开你,我生气是正常的情绪”,她承诺永远陪伴。徐维春用行动实现着诺言,用担当彰显着志愿者的风采。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