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英烈:“头可断,肢可裂,革命精神永不灭”
铁路评论 2021-12-10 01:19:00 0浏览 作者:郑功耀近日,多家媒体报道,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应牢记历史,缅怀先烈。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战乱的我们,似乎已经快遗忘了那段峥嵘岁月。今天,我们一起来来走近这样一位铁路英雄,看看他铁血丹心英雄事迹。
一心报国志且坚,艰苦朴素任劳怨。朱务平,是安徽农民运动的先驱,也是濉溪地区党团组织的创始人,1899年10月25日出生在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这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镇不仅是英雄辈出的红色热土,茶文化也颇有名气,饮茶习俗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临涣的茶馆有很多,沿南阁遗址向北的大街两侧,茶馆林立,茶香四溢。闲暇之余,当地人来到茶馆里,随便挑张古朴的木桌,老茶壶配着粗砂碗,喝上一口甘甜的“棒棒茶”。久而久之,“品茶”便成了当地人不可或缺的一件乐事。这个镇子里随着茶文化一同传承下来的,还有革命烈士朱务平的英雄事迹,被后世人们所传颂。临涣镇市集的最东边到最西边,步行大约20多分钟。朱务平烈士纪念馆就在镇子西边,坐落在临涣烈士陵园纪念馆里。朱务平小时候天资聪慧,胆大心细。幼年时家境贫寒,12岁时入本村私塾就读。吸收了传统文化的营养,从小就对《水浒传》里的英雄人物很崇拜。有一次,朱务平看到地主的儿子在欺负别人。年幼的朱务平因长期营养不良,身体略显羸弱,但他顾不上去分析“敌强我弱”,二话不说挺身而出为同学打报不平,和地主家的儿子缠斗在了一块。正是他这种“路见不平一声吼”、不具强权、不畏困难的性格,成为了他从小养成的宝贵品质,也为他后来在革命工作中面对困难迎难而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凝聚铁路工人力量,组建基层党支部。朱务平任陇海铁路徐州车站工会党团书记时,他意识到我们铁路工人明明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却没有充分发挥,好比空有一身力量却不知如何施展出来。朱务平总结原因后,发现铁路工人的力量虽庞大,却没能有效组织起来,无法让“心朝一处想,力往一处使”,自然形不成战斗力。发现这个问题后,他决定要在铁路工人中组建党支部,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工人们的头脑,将铁路工人这股庞大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革命运动中不可或缺的战斗力。正是由于他不懈努力,蚌埠地区的共产党组织不断壮大,从原有1个特别支部10名党员,到1931年发展成8个党支部60余名党员,铁路工人中的党支部开始越来越多,星星之火呈现燎原之势。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永存。1932年11月,一个雨后的清晨,寒风萧瑟的南京雨花台。朱务平和其他24位中国共产党员挪动着早已遍体鳞伤的身体向前走去。心中虽早已知晓这将是他们生命中最后的路程,却义无反顾。雨花台上,25名宁死不屈的共产党员,铁骨铮铮站立在雨花台顶,等待他们的是一颗颗穿过胸膛的子弹。朱务平身旁的战友赵连轩向他问道:“怕吗?”“怕,就不加入共产党了,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朱务平斩钉截铁地说道。是啊!要是贪生怕死之辈,早就在敌人的“糖衣炮弹”下缴械投降,又哪里会将自己的生命赌在革命的道路上。处刑台上,面对死亡,朱务平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恐惧,他大声疾呼:“军阀手中铁,工人颈上血,头可断、肢可裂、革命精神永不灭1朱务平用鲜血和33岁青春芳华,为短暂而又璀璨的人生画上了句号。
当今时代,山河无恙。新时代的中国,更需要英雄精神的传承。英雄气激荡,国家有希望;英雄气飞扬,人民有力量。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正是许多像朱务生一样的仁人志士不畏艰险,不畏牺牲,用生命和鲜血背负起了我们整个民族的希望。他们的英雄气概和人格魅力,历经风雨而不朽,饱经沧桑而弥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见证者。如果我们能够读懂像朱务平这样千千万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生死抉择时的“呐喊”,就会明白百年中国跌宕前行的征程中,那无数令人惊叹的奇迹源于何种无坚不摧的力量!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