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批评也需要“仪式感”

铁路评论   2021-08-14 22:46:21  0浏览 作者:飞燕

近日在某单位参观学习时看到,各部门党支部正在召开党员会,党员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开展相互批评。笔者注意到,这个“批评”有点特别,它不是通常的在会上党员个人用嘴巴说说,而是发给每个党员一张“相互批评意见表”,这张批评意见表共分三栏,包含“本人姓名”、“批评对象姓名”、“本人对批评对象的意见”。批评意见表发下后,各党员开始认真地思考,并在表上写上包括对党支部书记在内的党支部党员的意见。

新时代的开启,催生了人们工作、生活中很多的新词,如“仪式感”。现在人们常说,生活需要仪式感。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更注重生活形式的创新和实际体验效果。如以往人们过生日时就是简单地吃个饭,现在加进了仪式感后,就变为了迎嘉宾入席、主宾致词、合切蛋糕及举杯庆生等一些画面感很强的互动环节,将普通的生日宴硬是弄的热热闹闹、喜庆有余,以致主客双方都印象深刻。

生活需要仪式感,在党内开展相互批评这种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好做法,更是需要仪式感。在党内开展相互批评时讲究仪式感,是对党内相互批评这一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一种必须的敬畏感。对在党内开展相互批评有了敬畏感,相互批评这种革命的武器才不会流于走形式;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党内的相互批评达到其本身所应有的效果。

在党内开展相互批评时,用填表批评这种仪式感很强的互动方式把对批评对象的批评意见写在表上,一是能促使批评人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同时也能使被批评人能最大限度地认真地接受批评意见,而这种“认真劲”,恰是我们党所讲究和提倡的;其次是有据可查查,这次我批评你,或是你批评我的意见,都会以“证据”的形式存在,下次再开展相互批评时,拿出这张批评表,把自己的现实表现同表上的批评意见一对照,改了没有、改了多少?一目了然。此外,在党员会上公开改正的进度,改正了的欣喜;没改正的或是改正不够的,就会脸红。“脸红”的次数多了,“压力”之下,慢慢地、悄悄地就会设法全部改正,以减少或去掉自己在党员会上“脸红”的窘况。

党内开展相互批评,是促使党员时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脖,不断修正自己行为,最终与党员的标准始终相一致的非常有效的方法,而相互批评讲究仪式感,就是推动这种“有效方法”进程的“加速器”。(飞燕)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