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时代的“小慢车”彰显铁路担当
铁路评论 2021-04-21 20:46:29 246浏览 作者:周超在时速300多公里的高铁路网遍布的中国,行驶在西南山区的5633/5634次列车依然保持着平均时速不足40公里的节奏。它是孩子们的“校车”,是人们看病的“救护车”,是盛装的新娘去往丈夫家的“婚车”,更是人们奔向希望的“扶贫车”。(新华社)
都市里高楼林立,街道上车水马龙,霓虹下潮水般熙来攘往的人群,灯光恍惚。这也许是当下大部分人生活的环境,但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交通的不便,大山深处还有许多贫瘠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脱贫”任重道远。
高铁时代,人们的目光都被风驰电掣的“复兴号”所吸引。但你知道吗,在偏远的山区,还有这些几十年如一日充满温情的“小慢车”。当你惊叹中国高铁发展迅猛时,可曾注意到铁路部门宁愿连年亏损也要坚持运营的“小慢车”呢。
“小慢车”平均时速不足40公里,相比“复兴号”350公里的时速,确实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甚至不解为什么不取消这些车次。但存在,即有他的价值。“慢火车”是公益性的,它不是为了运营资本,而是为沿线群众提供脱贫致富的支撑。铁路部门为了让山区人们更好的携带大件行李、家畜等出行,甚至拆除了部分车厢的座位。一切为了人们,铁路部门用行动诠释了这一理念。公益性“慢火车”始终执行国家1995年批准的普速旅客运价率,26年未涨价,票价最高25.5元,最低2元,远远低于公路票价水平,这是很多西方国家难以想象的。“小慢车”更像是是巨人指尖的温暖。
“小慢车”是巨人指尖的温暖,他承载着山区人们的希望,融入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管是上学还是看病,不管是婚嫁还是采购交易,人们都习惯甚至依赖小慢车出行。“小慢车”给沿线人们带来了幸福,这就足够铁路部门坚持几十年如一日的去运营了。高铁时代的“小慢车”,彰显了铁路担当,更彰显了我国以人为本的宗旨。
当我们在为我国高铁的飞速发展惊叹的同时,也别忘了为这些大山深处的“小慢车”点赞。他们是戍守山区的战士,是通往幸福的桥梁,更是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希望。(周超)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