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下岗,穿行于大山的“小慢车”
铁路评论 2021-03-11 22:25:26 152浏览 作者:谭忆媛据媒体报道:春运期间,7466次“小慢车”在曙光中一路向西,从春城昆明奔向全国着名的冬早蔬菜之乡元谋。7466次“小慢车”停靠在甸心站,翘首期盼的旅客们欢快地登上列车。50年来,这趟“小慢车”不知疲倦地奔跑着,为沿线百姓搭起了一座走出大山、奔向美好生活的金桥。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快与舒适成了人们出行的一重要需求。时速达350公里/小时的高铁驰骋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在偏远山区,“苦行僧”似的“小慢车”躬耕穿行在山区农村间,票价低廉,逢站必停,慢却不急。铁路部门开行了多趟“小慢车”,青藏高原上的“扶贫小慢车”、穿行在大凉山深处的“幸福小慢车”、穿越白山黑水的“暖心小慢车”……“小慢车”牵线搭桥,为沿线贫困人民带来了创收,脱贫摘帽的卓越成就里有它的一份功劳与付出,它承载着幸福与富足,朝着大山深处开去。
“小慢车”虽慢,却是老百姓的“公交车”。“小慢车”将触角延伸到祖国最偏远的地区,为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目标”提供交通助力,“小慢车”首当其冲,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乘着“小慢车”,老百姓赶着鸡鸭鹅羊前往集市贩卖,回程时再捎带上点农村没有的生活用品,揣着满满当当的“腰包”踏上小慢车,欣赏着归途的窗外风景,心情如春风拂面一般美丽!“没有小慢车,就没有吃穿行”,老百姓如是说道。“小慢车”成为了普通老百姓的“交通车”,踏上小慢车,可以推销自家的农产品,运气好的,在去往城镇的路上,农产品便被一扫而空。如此,“小慢车”便不仅仅是“交通车”,更成为了老百姓的“流动市潮,打通了大山深处的“筋骨脉络”,经济发展有了重要关联,有了内生动力。依靠着“小慢车”,人流物流开始活跃,经济发展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悄然生长……
“小慢车”虽慢,却是老百姓的“希望车”“生命车”。城市的城镇居民喜欢高速快节奏的高铁动车,“小慢车”虽慢,却独得山区乡村老百姓的厚爱,爱它的朴实无华、它的便捷舒适,更喜它十年如一日如老黄牛般得“默默劳作”。没了“小慢车”就仿佛没了希望。对贫困地区的人来说,希望不是靠自己便可以孕育出来的,他们明白读书改变命运的道理。但大山穷乡僻壤,条件艰苦,教育基础薄弱,千百里路途遥遥的城镇,于他们而言,仿佛遥不可及。读书改变命运,于大山孩子而言,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小慢车”的出现,让大山孩子们看到了未来发展的曙光,成为了联通大山深处与知识殿堂的“希望车”……“小慢车”承载的是山区孩子的希望,曙光照射进窗内,更映射在孩子们的心中,从小慢车开行之日起,他们也可以背上书包,跟城镇孩子一样开开心心得上学。
哐当哐当,不紧不慢,行稳而致远。在“小慢车”上,发生着无数平凡,但又不简单的烟火故事,车与人与事,成为了老百姓心头抹不去的情怀。接下来,“小慢车”将一直奋斗为犁,穿行在大山之中,永远不下岗。(谭忆媛)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