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静音车厢”,更要文明并肩同行
铁路评论 2020-10-27 23:06:04 165浏览 作者:胡福祥自12月23日起,京沪高铁公司将对京沪高铁运行时速300—350公里的高铁动车组列车公布票价进行优化调整。此外,今年年底前京沪高铁还将推出“静音车厢”。《澎湃新闻 10.26》
在六十年最冷冬天来临前,官宣一波出行上的福利,着实让人心里暖暖的。
据悉,今年年底前,“静音车厢”将在京沪高铁强势出道。届时,愿意遵守相应行为规范的旅客,通过12306网站和手机客户端等购票时可自行选择“静音车厢”。这也就意味着公众对于高铁出行“我想静静”的愿景将走进“春天里”,让旅途更称心如意。
诚然,高铁目前的便捷程度是毋庸置疑的,但由此延伸出来的一些闹心问题也在困扰着旅途的我们。本是一场说走就走的美好旅行,也希望在几个小时的旅途中能静静的欣赏车窗外的风景,却一不小心碰到霸座、熊孩子哭闹、手机刷视频放外音、打电话声音大声等不文明行为而给旅途体验大打了折扣,怎一个愁字了得?列车车厢本是密闭空间,声音的反射更容易被扩大,一旦“声声入耳”,心态瞬间崩了是大概率存在的。想必,这也是众多网友期待“静音车厢”的痛点所在。
虽说,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早已成为一种文明的共识,甚至在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中,喝汤时都是不能发出声音的,但文明总会有打盹时,也总有一些人不把这当回事,就即便是无意为之,也同样能给周围的人带来伤害和痛苦。有很大一部分网友表示,乘坐高铁时最怕的就是遇到调皮的孩子,他们一旦大闹天宫,紧箍咒也降不住,你就只能默默忍受。文明一旦缺角,公众的期待自然会呼吁特定的服务和措施来把这缺口补上,铁路作为承载这一需求的载体,责无旁贷。
当然,我们也应该知道,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旅行环境,不可能单单靠铁路一家来努力,每一个乘车的个体也有义务在旅行过程中约束自己的行为,文明出行,从我做起。不管是在什么车厢,在这一亩三分地,每个人都有必要遵守乘车规则、遵守社会公德,提高自身的文明素养,高铁才会越来越舒适,每个人才会享受到高铁带来的幸福。我们在呼吁“静音车厢”的背后,是对这一举措的认可,也是一种对文明的呼唤。更关键的是,我们在出发的同时,也应该把文明带上,这样“静音车厢”也才有他真正的意义。
现在,“静音车厢”虽然只是一个预热,对于具体的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还没有公布,但也总算看到了这一渴求的摇旗呐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公众在慢慢接受和消化过程中,一步步推进,最终落地,也不失为一次明智的试水之举。
早在去年1月份的时候,就曾有网友提出了火车应该单设“儿童车厢”的建议,这背后有无奈也有对“药到病除”的渴望。当时,这一话题也一度被抬上了微博热搜榜,引发了热烈讨论。虽说行和不行两种观点的碰撞难分伯仲,也各有利弊,但于铁路方面而言,却不失为一种新的解题思路。在高铁日益便捷的情形下,更多的提升“软件”上的获得感,将是公众“最美的期待”。对于公众而言,把目光聚焦到差异性、定制化等服务上,更是一种与时俱进,在满足了“走得了”的基本需求后,去追求舒心的升级服务也是合理的诉求。
正如当时中国铁路总公司客运部主任黄欣回应时说的那样:“网友的想法很有创意,而这些建议对公共交通部门完善工作有很多启发,也对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运输人性化、精细化服务带来新的挑战。良好的出行环境需要大家共同营造,我们也呼吁旅客文明出行,携手打造美好的旅行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静音车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高铁技术进一步提升的显性元素,在这个更加注重体验感,追求美好生活的时代,一项服务,只有充分贴近社会,贴近人民,发展才会愈加通畅。不学礼,无以立。话又说回来,静音车厢有了,文明也不能缺席。(胡福祥)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