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春运”,不变的家国情

铁路评论   2020-10-08 13:34:21  192浏览 作者:胡福祥

特殊的年份,特别的“双节”重叠。“国庆档”撞脸“春运档”的节奏,让人欣喜中又夹杂着些许感怀,当拖着那个本该装着春运元素的行李箱踏上回家的列车时,不一样的心情,一样的熟悉。

据澎湃新闻报道,2020年国庆长假进入后半程,全国铁路客流持续高位运行,连续六天发送旅客超千万人次。终于,又看到久违了的“人山人海”,难怪有网友评论说这是“迟到了的春运”。或许,这只是一次有感而发的调侃,但却是我们该有的样子。

也确实如此,过去的九个月,受疫情影响,每个人都仿佛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炼狱大挑战,尤其对于武汉人民来说更是犹如大南门里种南瓜—难上加难。好在,一切都过来了;庆幸,登山凿石方逢玉,入水披沙始见金。

现在,秋高气爽,山河无恙,集体压抑的情绪也跟随着一趟趟列车被切割开来,脸上的笑容回来了,团聚的喜悦溢于言表。从打拼的城市到千里之外的故乡,从习惯了的居所到计划表里的打卡地,这种熟悉的生活方式、人员流动、情感输出也因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而集中体现,固然有了我们曾经所见到的那些熟悉而又让人忍不住吐槽的画面。

而每个出发在路上的身影,处于高铁时代的我们,又重新把目光聚焦到了铁路,一趟趟列车是我们多数人更好的选择,中秋月圆人尽望,乘上高铁好还家。

“迟到的春运”虽说让人等的有点久,但蕴含着数不尽的感动与故事。我们曾抱怨过,惶恐过,也感动过。而当看到那句“待到山花烂漫时,我们再相见”的公众劝慰真正到来时,每个人的内心还是荡起了一层温情的涟漪。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大抵因为每个温情因子的汇聚,置身在列车旅途的我们也感觉到了幸福的味道。

想必也有很多人没有忘记与武汉的约定,待山河无恙,补上我的热干面,君不见“坐着高铁看中国”主题宣传活动来到武汉时人们重逢时的笑脸,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生从列车上下来了;建设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的工人下来了;疫情期间,为逆行的英雄送饭的广九客运段列车长王娉婷下来了,被疫情阻隔在外的游子也下来了……每一个身影,每一个画面,不禁让人泪崩,这个过程有艰辛也有泪水,但更多的是我们对国家的热爱和信心,对这片土地和生命的全力守护。个体的命运与祖同频共振,家国情怀也在回归的每一个点滴中凸显。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近日,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十一”黄金周提振遭受重创的旅游业》的报道。文章指出:当人们挤进火车,拥挤在古老的庙宇中以及做其他许多国家人民仍然只能梦想的一切事情时,这是迄今为止表明中国从疫情中复苏最清晰的信号。疫情虽然还没有完全消除,我们也还不能完全的掉以轻心,但终归这段艰难的旅程,我们是风雨兼程的闯过来了,这是国家的力量,也是每个人在这个过程中勇敢、团结的巨大展现。

而当人们情感的释放付诸于旅游或探亲,失而复得的生活主题被手中的小小车票重新拉回到正轨时,这一声势浩大的出发和归来才有了更多顽强的色彩和现实的意义。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团圆、家国自豪、梦想、奋斗、苦难等元素也被赋予了新的定义。而此刻,通过列车的传输,一切又显得那么的理所当然,因为这才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慢动作,只是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拐弯后,记忆被打上了马赛克。

对于多数人而言,正在享受着假期生活的放松与惬意,亲子生活的温馨与愉悦,也在感受着高铁的便捷与日益强大,回归正常生活的我们,也别忘了卸下包袱,用心去感受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与甜蜜。

一切都会变好,迟到的是春运元素,但改变不了我们的家国情。未来,依旧。(胡福祥)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