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火车,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的时代表达

铁路评论   2020-06-21 23:50:07  203浏览 作者:戴治国

随着高铁动车成为旅客出行的首选,对很多人来说绿皮火车已经成了记忆。平均时速只有四五十公里、每站必停的绿皮普快列车,与时速高达300多公里的高铁相比,自然是慢了许多,所以大家都把这种绿皮火车称为“小慢车”。(6月18日中国铁路)

在这个“快”的时代里,这些悠悠行驶的“小慢车”,于文艺青年而言,可作为审美与怀旧的对象,亦或者是生命和情感的隐喻,它的存在有着独特意义。但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来说,这些“小慢车”却是梦想照进现实的载体,释放更多的是沉甸甸的民生红利。

“小慢车”,时代的一缕慢行情怀。在“快”的节奏,也需要“慢”的情怀。这种慢,是“一种前进中的回顾”,回来看看小康路上有没有人被落下,以慢的方式,让流动的爱,抵达人心的温情,燃起山区百姓对脱贫致富的殷切希望。在贵州境内有这么一趟公益性的“小慢车”,它的编号是5629/5630次,从1993年以来就一直在贵州大山深处一路穿行,服务于偏远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即便是在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作为川黔线上唯一的绿皮火车,5629/5630次列车也一直没有停运……这是一个特别温暖的故事,在处处比快的这个时代,还有这样的“小慢车”在大山里来来去去,用比汽车还慢的时速,串起了老百姓的日子,它就像深山百姓不可或缺的载体,从年头到年尾,叩响着大地的寂静,共振着山乡人们通联外界的心跳,搭载着沿线百姓的生活,也搭载着他们对好日子的希望。

“小慢车”,传递"不落一人"的温度。在追求速度和效益的今天,“快”固然是所有人的追求和梦想,“快”也总是更容易成为闪光灯下的主角。但越是如此,拥有“慢”的视角和情怀就愈加显得可贵。“5630次慢车是公益车,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这种慢火车本来可以淘汰了,但为了这些山区的老百姓,铁路部门保留了这些慢火车” 、“我们这个车从1997年开始到现在票价都没有涨过,都是为了照顾老区的父老乡亲”……一快一慢之间,是利益与公益之间的权衡。从中我们便能够窥见时代发展中铁路释放的惠民红利,“基本亏损运营”是这列慢火车目前的状态,甚至它们的“简陋”与“慢速”也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它们满足了偏远山区的民生需求,承载着浓厚的民生情怀,是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的时代表达。

悠悠“小慢车”,满满小幸福。如果说,象征“中国速度”的高铁,让再遥远的坐标都可亲可近,那咣咣当当、摇曳在山间的“小慢车”,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快速”的存在,它们舞动着脱贫致富的针线,将偏远贫困地区编织进共同奋斗圆梦的画卷,让山区百姓也有了诗与远方。(戴治国)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