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摊大饼”到“都市圈”

铁路评论   2020-06-21 21:17:43  215浏览 作者:谢斯弟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关于中国城市化选择何种路线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声音,主要观点有两种:其一,城市越大越好;其二,应该努力发展小城镇。

  高铁的建设为城市化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性——发展现代化城市群。既不是“一去不回头地摊大饼”发展超大规模城市,也不单纯复制小城镇的倒逼模式,而是通过高铁将大城市、单体城市串联起来,促进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协同发展,同时加快沿线城市城镇化进程,优化沿线各地的资源配置,带动沿线城市产业发展。在高铁建设的引领下,逐步明确的城市化之路就是建设跨区域的城市群,其中交通格局的大提升是一个重要支撑点,也是突出标志。

 在高铁的作用下,或许中国在走,上一条全新的城市化道路一发展城市群+构建全国尺度的城市网络。

 整个故事,要从中国城市化的路线之争说起。

 第一条路线,是发展大城市,这一派以经济学家为主

 第二条路线,是发展小城镇,这一派以社会学家为主

 小城镇一派扎根于中国的社会现实,特别是对三农问题有深刻的理解,认为遍地开花的小城镇更符合中国国情。相对的,对大城市抱着-种警惕的姿态,担忧大城市化带来的各类城市并资源承载力限制、社会矛盾激化等问题。

现在的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可以得到稍微公允的态度:两种线路都有可取之处,也都不完全正确。

现在一线城市的选择,意味着中国又开始走小城镇路线了吗?

不,中国已经选择了路线-既不是发展超大城市,也不是发展小城镇,而是发展城市群。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公布。这一规划确定了一条路线:发展城市群的战略路线。发展集聚效率高、辐射作用大、城镇体系优、功能互补性强的城市群,使之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2014-2020年)》

这一轮规划初步对中国的城市化格局加以确认,提出了城市群之间的差异化定位。其不足之处在于,侧重于建立城市群内部各市县之间的联系,而较少规划城市群之间的相互联系,规划图中都是一些孤立的大小圈圈。

2016年,“十三五”规划公布,提出了19个城市群,思路上继承了上一轮的探索成果,将发展城市群作为国家战略。同时,依然是示意性的画出了城市群之间的联系。

走到这一步,可以说中国的城市化理念看齐了世界水平。从世界范围上看,大城市集群也就六七个,稍低一级的城市群,则是各国都在努力经营的。

但是“基建狂魔”中国到这里停步了吗?不,我们还有高铁。

随着高铁的普及,一种过去没有想过的通勤形式、生活形态正在出现。

背后更根本的是:中国城市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

随着共享单车的出现,从地铁站到家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正在被解决。

实现共享单车5分钟+地铁10分钟+高铁30分钟+地铁10分钟+共享单车5分钟=1小时——100公里。

这么一来,几乎可以在1个小时左右,从相距100公里的两地完成运输。

同样的1个小时,在日本,能从50公里外的郊区新城坐火车到达大城市中心。同样的1个小时,在美国,能从50公里外的另一个城市开车到达大城市中心。

与日本的方式相比,中国的高铁通勤更快、更远。而与美国的方式相比,中国并不需要那么多会开车的成年人当司机,可以是老人、小孩,甚至不需要那么多车。

这样的出行方式,充满了迷人的潜力。

在下一代人的心目中,城市与城市之间或许不是截然分割的关系。相邻的大城市之间不过1小时的高铁的距离,也就是市内会堵车而已。

那么他们眼中的城市群,又应该是什么样子呢?(谢斯弟)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