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不仅仅是“粽子节”,还是“卫生节”!

铁路评论   2020-06-18 12:15:27  244浏览 作者:王红峰

再过一周就是农历端午节了,华夏儿女将会在浓浓的端午气氛中找到现代文明的根。每逢端午前后,粽子就成为“节日明星”,各地“粽子大战”精彩纷呈。但民俗学家指出,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民俗内涵最丰富的节日之一,端午节不应仅仅是“粽子节”。端午节也是我国“卫生节”的起源。如人们在端午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个民族共同的习俗。在成都,端午节还有一些特殊的习俗,比如给小孩洗草药水澡。据说端午这天,百草皆药,孩子洗了杀菌。由此可见,讲卫生不仅是现代人的专利,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民族。

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就主张“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员、“鸡初鸣,咸盥洗”等,保持个人卫生。而打扫卫生、保持环境整洁,更是古人必修的功课。周书《秘奥造宅经》中记载,古人经常要“沟渠通峻,屋宇洁净,无秽气,不生瘟疫”。

古人讲究卫生,注重从孩子抓起。如启蒙名著《弟子规》写道:“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而《朱子治家格言》中则要求儿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从小就养成了卫生习惯、并懂得礼仪的孩子,长大后会是一个不讲文明不讲卫生之人吗?

对于生活垃圾,古人也有处理方法。早在三四千年前,古人就懂得将垃圾集中处理,利用天然的或挖掘而成的土坑来堆放垃圾。再有,像做豆腐、酿酒的人家必须修好排水沟渠,否则会遭人唾弃。对染坊之类污染较大的作坊,古人就更加注意防范。如苏州虎丘山门内壁上嵌有一块题有“永禁虎丘染坊碑”字样的碑石,当地人称为“禁染碑”,就是因为清朝,这一带染布的作坊很多,作坊主不注意环境保护,将污水任意排入河中,污染了河水。所以,官府专门下令,禁止在这里开染坊。

笔者认为,“好习惯,好人生”。古人尚且如此爱清洁、讲卫生,作为文化科技发达、经济生活富裕的现代人,更应该把古人的良好卫生习惯和传统美德更好地保持和发扬光大,使之无愧于“文明古国”的美誉!有关部门还可组织专家深入挖掘端午节又是“卫生节”的文化内涵,结合我国传统的中医文化进行科普宣传,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弘扬传统节日的同时增加人们科学养生知识。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