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王久军:中国铁路,必出精品

铁路评论   2019-12-09 10:17:07  246浏览 作者:徐艺恒

110年前,由“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打破了中国人不能自建铁路的妄言。今有京张高铁开通在即,将首创世界智能高铁的先河。而王久军就是这群新时代铁路人中的一员,这是一群令人钦佩的人。(王久军,现任京张城际铁路有限公司精品工程办公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勇于挑战,在铁路建设上感想敢拼。在攻坚克难方面,王久军讲述了一件令他印象深刻的事。清华园隧道是全线技术难度最大的一项施工,也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它全线经过了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人口稠密区,和北京地铁10号线、15号线、12号线相交而过,并行13号线,此外还穿越大量城市主干道和地下管网。其中,与15号线的最小结构净距离仅0.8米。在这种情况下,他想到了轨下结构与盾构掘进同步进行,开创了国内全预制拼装技术的先例。给世界铁路建亮了一张鲜明的中国名片。

立足科技,让高铁建设更加智能化。王久军在建设八达岭长城站时,运用了很多的智能化手段。首先,因为八达岭长城站是建设在隧道内的,所以隧道内不仅要修建3层地下结构,还要修建78个大小洞室,最大跨495平方米左右。其次,八达岭隧道所处区域土质结构属极高风险,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坍塌;存在地下涌水风险,不知打孔打到哪儿就会冒出个“大喷泉”。最后,由于隧道穿越军都山,两边高中间低,地形起伏较大,无法容纳大直径盾构掘进机,因此只能采用爆破法。但是,八达岭长城又是景区,对文物保护和生态环境的要求又非常高,所以就不得不采用精准微爆破新技术,使爆破震动的幅度和分贝降到最低,仅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在长城上跺一下脚。他还推广应用3D激光断面扫描技术,以及怀来双块式轨枕无人生产线技术。智能科技手段的运用,即减小了对既有设施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污染,又最大程度上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建设质量,这在技术层面极大地支撑了智能京张铁路的建设。

厚积薄发,让高铁建设一蹴而就。王久军的职业生涯并非偶然得之,“酒是陈的香”,它是经过时间的洗礼,困难的磨砺而得来的。他曾经离开铁路系统,转战房地产、财会等全新领域。正是这些宝贵的经验,锻造了他非常强的经营、统筹与协调能力,也对铁路建设管理有了独特的理解。在施工过程中,他不仅展现了过硬的专业素养,而且发挥了极强的统筹协调能力,总是能沉着冷静地从纷繁复杂的问题中找出症结所在,进而解决它。经验的累积,将量变变成了质变,使得他变得不一样,更使我国的铁路建设领先全球。

中国铁路建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在王久军这类优秀榜样的带领下,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不断突破,才能让我国的高铁建设精品倍出,使“基建强国”不是空谈,让中国高铁建设更上一层楼……(徐艺恒)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