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扶贫日”成为脱贫攻坚的希望日
铁路评论 2019-10-17 19:07:11 250浏览 作者:李喆10月17日是第六个国家扶贫日,也是第二十七个国际消除贫困日。这一天,离中国人摆脱绝对贫困的目标已近在咫尺。再过1年多,2020年,中华民族将彻底摆脱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的千年梦想。(10月16日央广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截至201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至1660万人,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重点攻克“三保障”任务,补齐这块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短板,依然十分艰巨。第六个“扶贫日”的到来,无疑成为脱贫攻坚的希望日。
“扶贫日”为脱贫攻坚提供精神支撑。“虎瘦雄心在,人贫志气存”,比物质“硬贫困”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软贫困”,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要破除精神桎梏,切实增强贫困群众生产发展、就业创业的能力。全社会当以“扶贫日”为契机,实现创新思维与精准扶贫同频共振,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以“授人以渔”之道,加快完成从“输血”向“造血”的本质性转变。
“扶贫日”为脱贫攻坚提供物质保障。“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铁路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领头羊”,脱贫攻坚份内有责。目前全国铁路共有81对公益性扶贫“小慢车”,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偏远“老少边穷”地区。这一列列穿梭于崇山峻岭的慢火车,如同大山里的“复兴号”,让贫困地区顺利地搭上脱贫快车,为当地百姓进城、就学、求医、归乡提供不可磨灭物质保障,在流动中传唱着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时代佳音。
“扶贫日”为脱贫攻坚提供社会力量。“扶贫日”扶贫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更不是一人一己之力。如果扶贫济困是的社会责任,那么扶贫工作实现改革发展成效则是有“温度”的国家行动。扶贫工作事关个体命运,也关涉扶贫工作开展,扶贫的镜头里有浓缩百姓的小康,也记载中国的变迁。频道不换、靶心不散,不仅要倾听贫困百姓的心声,更要与他站起来一同向前,与同享稳定的富足,才能不断取得脱贫攻坚新战绩。
漫漫扶贫路,拳拳为民情。笔者相信,“扶贫日”只是一个起点,这个“点”必能激发全社会扶贫济困之情、百姓自力更生之志。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向前,要以保持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共筑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磅礴力量,为“老少边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蓬勃生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绘上点睛之笔。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