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花式”逃票更可怕的是丢弃“诚信”

铁路评论   2019-10-12 23:21:25  226浏览 作者:高炜晨

国庆长假期间,热门线路的火车票供不应求。长假最后一天,男子杨某因为没买到需要的火车票,就耍起了小聪明。在想要“买短乘长”的同时,还“变造”火车票,只是为了省下23块5的车票钱。(东方卫视10月10日)

逃票、蹭票、变造车票、买短乘长……抱着侥幸心理,通过五花八门的方法,试图逃掉车票的检查。企图利用非法手段,通过制假作假的方式钻免费乘车的空子,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不仅影响着个人信用、甚至违法,还令人鄙夷唾弃。

花钱买票乘车,是一个人诚信守法的基本行为。然而,在现实社会里,一些逃票行为却屡禁不止:博士携女友逃票、买两头票、在车票上烫洞……可人们对逃票的行为为什么不感到愤怒和嗤之以鼻呢?因为逃票这种不当行为的发生在当下已是屡见不鲜的事情,并且在根源上又无法做到彻底的根治,故而大多数的人在对待这件事情上都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而这种社会氛围恰恰助长了那些逃票人的“理直气壮”。

在逃票的背后,是道德的缺失。毋庸置疑,乘车买票,绝大部分取决于自身的素质,也就是自控力。在现实中我们也不缺少规则,只是缺少对规则的敬畏以及遵守规则的自觉。变造车票的举动,表面上看是一种违反乘车规则的行为,同时也是反映个人素质的一面“照妖镜”。虽然逃票者闯过了一道道“关卡”,但“逃走”的不止是个人道德素养,也让运输部门蒙受经济损失。

火车票不仅仅是一张简单的“通行证”,它还是个人信用的体现。国家已经建立起个人诚信系统,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形成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效应。如此一来,逃票者在银行贷款、升学、求职等都会受影响,那些心存侥幸、违法违规逃票的乘客必然会衡量利弊,不“玩火”逃票。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请不要让逃票成为失信的标签,不要让素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要让行为逾越社会和法制的底线。全民行动,自觉抵制扰乱秩序行为,莫让逃票再度上演。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