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出行,少些戾气多些和善

铁路评论   2019-08-28 20:33:09  161浏览 作者:张鹏

近日,由南昌西开往济南西的G62次列车上,车上两名女子突然厮打起来,从座位上打到了过道上,吓得周围旅客一跳。究其原因,竟是其中一人给另一人让座引发的。随后列车乘警通报南京南站派出所,车厢内两乘客打架,要求交站处理,列车抵达南京南站交由车站派出所处理。

警察根据监控和周围的乘客叙述,查明事情的真相,原来是让座的女子王某见刘某带着孩子座位拥挤,便好心让出座位。但刘某并未表示感谢,引起王某不悦。随后王某回到了自己座位上,她再次起身时因用力翻起小桌板,险些夹到刘某孩子的手,这一举动把刘某给惹怒了,双方遂起冲突,继而撕扯殴打,在南京南站派出所,刘某辩称,当时她以为王某上厕所了,就让孩子坐了她座位,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所以没说谢谢,结果就遭王某冷嘲热讽。经调解后,刘某向王某当面道歉,并一次性赔偿王某的医药费等一系列费用2000元人民币。

随着我国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时主动给有需要的群体让座已经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但伴随着让座成为一种常态时却出现了一些问题。人们慢慢的将让座这一常态人为的加以提高,将其上升到道德层面,使其具有道德感召力。长此以往,人们对于事物的评判标准越来越简单化,任何事物似乎只有善恶对错的“二元对立”,道德的对面就一定是不道德,忽略了中间的灰色地带。也正是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才让公众认为让不让座是一个道德问题,让座是道德的,那么不让座肯定是不道德的,如果没让座,那就是社会冷漠、道德沦丧,甚至会搬出“国民劣根性”大谈特谈。熟不知,不让座是买票上车的权利与自由,让座是将自己的权益让渡给别人,不让也一点错没有。他人主动为需要得到帮助的特殊乘客让座,应当只能说是一种值得提倡的个人美德,而并不是社会公德,应不必将此加诸于整个社会。

这一事件中首先动手打人者刘某显然是陷入了错误逻辑,认为王某给自己孩子让座是理所当然,是基本的道德和义务,是王某应当承担的责任。高铁座位是王某自己花钱买来的,没有义务更没有责任给刘某让座,而刘某却对王某强行道德绑架。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只不过是将道德踩在脚下,更何况道德本该是提升自我的明灯,不该是呵斥别人的鞭子。暴力维护不了更解决不了道德的问题,离开了道德准则,使用暴力解决,已经超出了道德的范畴,更是对道德的亵渎与曲解。依靠强制和暴力来维护道德,只不过是将道德作为自己私欲的遮羞布,最终无益于道德维护。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发现美的道德情操。世界上没有谁会无缘无故的、无条件的去帮助任何一个人,如果遇到了那是自己的福气,要懂得珍惜、千万不要辜负了这份真挚的感情,因为这是对你无私的奉献和信任,俗话说“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人生路漫漫,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也会遇到许多人的帮助和关怀,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投桃报李、以感恩之心去回报和温暖那些曾经对我们有恩的人,将美德传递下去。(张鹏)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