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战友再相见

铁路评论   2019-08-07 13:39:59  237浏览 作者:郑建军

2019年8月5日,第92个八一建军纪念日刚过,5日,借前往南京开会之际,利用午饭后的时间,专门拜望了近十年一直保持联系,却不曾见面的铁道兵11师给水营的老战友孙克清。

说起与战友老孙见面,那还是2010年年底的事情。我被公司安排到浙江温州看守废弃的架桥设备一年半之久,休假返回途中,专门绕路曾是六朝十一次定都的南京古城,先后游览了始建于宋朝的夫子庙(包括学宫和贡院主大建筑群)、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含集会区、遗址悼念区、和平公园区和馆藏交流区等4个功能性区域)、中山陵(含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明孝陵、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总统府,还参观了太平天国展览馆、位于雨花台丘陵中岗的雨花台烈士陵园(含纪念馆、纪念碑、北殉难处烈士大型雕像、北大门以及西殉难处烈士墓群、东殉难处烈士纪念亭)等。

那次见面,还有2师10团的汽车兵张少林老战友(网名老区兵)。老张常住苏州那边的老家,但有时也代儿子看管南京的网吧。每次,思维活跃的老孙战友都是水杯中放好茶叶,骑上十分钟的电动车赶到网吧蹭网。两位老战友很是熟悉,相处融洽,见面也没有什么寒暄客气。

那次见面,我们是在老张代儿子看管的网吧中。由于时间很短,简单的聊天之后,老张把自带的酒交给老孙先行去点菜,稍后便过去。在饭店,老孙点了地方最具特色的几样菜,便马上结了账。老孙说:你有所不知,老张在的话,就轮不上我请客。

那次见面,我记得很清楚,喝的是“今世缘”酒。老张赶过来后,指着“今世缘”的酒盒说:咱们就为的是一个“缘”,今天我陪你多喝一点。在老孙的一再阻拦下,老张的酒杯还是添加了三次。老孙说:老张可从来没有这么喝过酒埃

将近十年,终于又见到了老战友。但见到战友,却是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省党校东门下车后,老孙电话说:你在那里等着,我来接你,我拄着一根拐杖。老孙是1964年入伍的老兵,服役于铁道兵11师给水营。1米7的大个子穿上军装,那才显得潇洒。退伍后,他先后五次上成都、三次去重庆、两次到西安见战友。而今,73岁的年龄,也是年老体弱了,经历了脑梗,言语不清了,行动也是迟缓了。

知道老孙的家离省党校门口肯定不远,又考虑他不会再风风火火的大步流星了,抬眼四顾,竟然没发现水果摊点,移步北行,终于发现了一家水果店,匆忙买了点葡萄香蕉又赶回省党校门口,唯恐老孙见不到人着急。

省党校东门对面的水佐岗胡同里,一个头戴黑色旅游帽、拄着拐杖的老人正颤颤巍巍的走了过来——“孙大哥。”老人慢慢抬起头,若有所思:“你是中铁十二局的小郑,我先带你去吃饭。”看着老孙战友的背影,我在想,曾经的风华正茂,也扭转不了岁月沧桑的洗礼埃搀扶着老孙,禹禹而行,慢慢来到了老孙的家门口,看着老孙打开房门。

老伴已退休多年,67岁了竟然还在“携手养老”上班;一个孩子在宾馆做销售,也不是常回来。每天,老孙一个人都要坚持拄着拐杖步行往返三四公里锻炼;脖子上套着线绳,一定距离上固定着家中的钥匙,再往下拴着的才是手机,手机装进口袋,也不影响用钥匙开门。

两室一厅的家中,一间房子已出租数年。“资源不能浪费嘛。”老孙说。家中除了出租的房子安装有空调外,不大的客厅和卧室都是落地扇。“去洗个澡吧,换上薄一点的衣服。”从卧室来到客厅,老孙说。

再次聊起张少林战友,得知老张已回苏州老家颐养天年。

看着墙上装裱的“云龙博浪”书法,眼前一亮,这不就是2师战友陈宁城的作品么?陈宁城,也是战友中的名人了。他出生于1950年,半生游泳于翰墨之中,醉心碑帖,临池不缀,从铁道兵退伍后供职于南京电视台,现为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江苏分会会员、中国五老书画院江苏分院常务理事、秘书长和江苏省书画专业委员会理事,书画作品先后在全国新闻书画大型刊物上发表,他的作品给人以怡心养性,赏心悦目之感,既能博采众长又融为一体,既能胸罗万门又自出新意,既能力矫时弊又独标风骨,其欧体小楷更是独树一帜,别具一格,被称为是“半生翰墨缘——南京书画艺术名人”。虽不曾见过这位战友大师,但2014年的时候,战友曾将作品邮寄与我收藏。通过电话得知,老陈刚刚给北京某官方为筹备庆祝建国70周年书画展寄出了30余幅作品。电话中,得知我在江阴市南沿江铁路工地,表达了一起晚餐的美意,并答应抽时间到工地看我。

老伴中间回来,简单收拾了餐桌,又匆忙出去了。老孙拨通了福建厦门一个连队战友老康的视频:“老康,看看这就是谨愚,他来看我了1眼中的泪花闪着晶亮,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时间很快,又要离开老孙了,老孙极力挽留吃晚饭,我再三谢绝了好意,并答应老孙,有时间再来看他。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