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让列车晚点,沦为情绪发泄
铁路评论 2019-04-30 08:14:47 251浏览 作者:彭文斌近十年来,铁路发展迅速,高铁的出现拉近了两地的距离;复兴号的诞生展现了中国制造的强大;电子客票横空出世,让人们感受到互联网科技的魅力。说起铁路的发展,恐怕十卷书本也是写不完,说起来也奇怪,无论铁路如何发展,“晚点”这个词在哪个年代都不会过时,它经历了岁月的蹉跎,抗住了科技的发展,伴随着无数改革依然在我们身边。
近日,武广高铁因为强降雨造成设备故障,引发发生大面积晚点,这个消息迅速登上各大新闻网站、微博热搜、微信朋友圈,车厢内问哭女列车长视频也相继流出,如果说“晚点”这个词是不老容颜,那“戾气”这个词从古至今也相继伴随在我们身边。
在视频和大多数评论中,大家都只是把晚点这一现象当作是自己情绪的宣泄,就和当年发生打砸日系车事件一样,有些人只是想找一个导火索,点燃自己内心的炸弹,把自己在工作中生活中所受到的不满发泄出来,尽管列车工作人员尽心尽力的解释原因,给大家做好安抚工作,但还是有人用天真的思想质疑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甚至上升到人身攻击;有些人或许真的不明白列车为什么会晚点,他们会抱怨一两句,在座位上静静的等待着列车的启动;又有些人觉得以现在科技发展的速度,不会存在高铁晚点这回事,他们会鸡蛋里挑骨头,像小孩子般的去问你原因,事后又对你的话产生质疑。
在绝大多数的评论中,我看到的不是理解、宽容、理性,我看到的是人们的“戾气”,是整个社会的“戾气”。碰巧我在新浪微博也看到到关于这个新闻的热点,在评论里,我发现了人群中的一股清流。
“G69有人在吗? 来11号车厢狼人杀不”
“3号人车厢有没有倒霉的网友来‘面基’”
“5号车厢,三国杀缺一位萌新,‘沙雕’网友手把手教你玩”
作为一名长期混迹在各大论坛、微博、贴吧的标准九零后,我再熟悉不过这种所谓的“沙雕”评论,他们便是那群几年前被各大媒体称作“网瘾少年”“非主流”的九零后,我相信对于“晚点”大家都是心有怨言,而这群青年没有把情绪发泄在工作人员身上,他们苦中作乐,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对待这些突发事件,用“佛系”态度去处理心中的“戾气”,他们不是人群中的一股清流,他们应该是主流,是值得那些随意发泄情绪的人去学习的主流。
如同鲁迅先生所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我们已经看到新时代青年们的努力,看到他们所传递的正能量,看到他们用自己的“佛系”的方式改变这个浮躁的社会,去热爱这个世界。同时笔者作为一名铁路电务职工也呼吁大家,因为天气、故障原因的晚点,是对人们安全出行的最好保障,勿让火车晚点,沦为情绪发泄。
(彭文斌)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