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高铁司机,坚守平安回家路

铁路评论   2019-04-08 09:38:16  153浏览 作者:谢泽智

从2009年国内首条高铁——武广高铁开通后,肖宏宇便承担起驾驶高铁的重任,如今他已是复兴号的司机教官。“很多数据和场景我都会花很多时间去记忆,每趟车我都会做好记录,力求把所有的关键数据和节点都完整地记在脑子里,然后进行总结。我相信多总结才能进步。比如停车的时候快慢误差要求十分严格,测评考试时,从广州南到广州北站停车要求误差不能超过10秒。”他边说边比划,仿佛置身驾驶室内。“从哪里开始制动,在哪个节点速度要控制在多少,我都记得一清二楚,到了那个点手就会自然反应开始操作。”(大洋网)

    一个80后的高铁司机,全国铁道职业技能大赛动车组司机项目个人全能第一;火车头奖章;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作为王牌司机,肖宏宇不仅通过努力练就过硬的技术,还锻炼了良好的心态和抗压能力。在第四届全国铁道职业技能大赛动车组个人全能项目上,肖宏宇拿到了全国冠军。“比赛时紧张得腿一直在抖,车厢里十分安静,我都能听到腿抖的声音。”比赛中,肖宏宇过关斩将,还通过了裁判的“刁难”。“开车时,我习惯看铁轨两边的标识,裁判有时会故意站在旁边阻挡我的视线,让我看不到路牌。”得益于良好的总结习惯和刻苦训练,肖宏宇在紧张之余仍凭借熟记于心的场景和数据实现了多个站点零误差停车。千锤百炼停车误差不超10秒,这是他的一项绝技。

    经常乘坐武广高铁,说不定就成坐过肖宏宇开的高铁。作为见证中国高铁的铁路工匠,我想,他每天都在勤学苦练尽管已经跑了十多年春运了,但肖宏宇坦言有压力。“如果你的车出了一点故障,整条线路都受影响。”肖宏宇告诉记者,火车司机要胆大心细。要把火车开好,没有别的技巧,只有勤学苦练。

    平时,每一次驾驶列车,练的是技术,当技术到达一定时间和一定沉淀,便成了技艺。开一趟里零误差的列车可能不难,但是要每一次都是零误差,这是相当困难的。成为全能司机,需要耐得住寂寞,肯于吃苦,不怕吃苦,乐于吃苦,这就是工匠精神。(谢泽智)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