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惠在“非洲路上”

铁路评论   2019-03-20 16:20:20  174浏览 作者:高锋

5年前,我国提出并倡导“一带一路”政策----“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5年后,这一政策已深入到各个与之相关的民族、国家,在非洲大陆尤其明显,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走向非洲,或进行工程建设,或进行“援非”活动,亦或进行个体创业。

走在“非洲路上”,我们与非洲得到了更优质的交流。自从2017年10月份,我到达埃塞俄比亚工作,供职于中铁七局武汉公司埃塞俄比亚83.4Km道路升级项目,直至今日。在约两年的时间里,我无不为埃塞俄比亚的快速发展感到惊叹,尤其惊叹于语言交流和商品多样性。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有一个以中国特色为主的市场---卢旺达市场,为迎合需求,所有的摊位商品都一应俱全,中国人根本无须担心商品短缺的问题。在这个市场,还有一个令人惊叹的现象:所有的商贩都可以流利地用中文交流,但是他们从未去过中国,学历也很低。通过了解,才知道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埃塞俄比亚,商贩为了满足中国人的需要和自己良好的销路,抓住机会就和来采购的中国人交流,时间一久,学到的汉语及交流越来越多。中国人也在积极学习埃塞当地语---阿姆哈拉语以适应当地的工作和生活。一方面减小了交流成本,一方面使对方感受到了亲近感,交流也变得更加优质。

走在“非洲路上”,我们与非洲获得了更可贵的经验和阅历。大多数中国员工在来非洲之前,没有任何海外工作经验。就拿我所在的埃塞83.4Km道路升级项目来说,有相当比例的现场员工都是第一次出国,能力和水平也参差不齐,这些员工必须要尽快适应海外环境,熟悉当地文化和风俗,独当一面,履行各作业面的管理和指挥职责。通过一段时间的磨练,他们不管是从作业面的生产组织、劳工管理还是与现场监理沟通协调,都为当地劳工作出了榜样,也保证了作业面施工进度稳步推进。对于本地劳工而言,他们也从中国人身上获得了相当多的阅历和经验:从之前的无工作状态到获得工作机会,从种地的农民成长为熟练的生产工人或大型设备操作手,在工作的过程中收获了劳动成果,获得了工作技能;他们也懂得了如何与中国人沟通交流。这种相互获得的经验和阅历在非洲大陆上更加显得弥足珍贵。

走在“非洲路上”,我们与非洲获得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自从“一带一路”政策实行,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走入非洲,这不仅给非洲带来了发展经济的新理念,更为非洲创造了便捷条件。拿埃塞俄比亚来说,近几年中资企业的入驻、外商投资及东方工业园的创办,吸引了足够多的中国人前来工作、创业,中国人已成为了埃塞俄比亚第一大外籍人口国。另一方面,给当地人提供了绝佳的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当地人的生活品质。我所在项目区域为南方洲,正处东非高原,山高路险,经济落后,民众受教育程度低下,但随着项目的建设,不仅解决了许多当地人的就业问题,而且农副产品也通过新建的公路源源不断地运到大城市,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到大城市或到首都经商的民众越来越多,运送农副产品车辆的往返频次越来越快,项目地沿途的民居越建越好,居民的衣着也越来越时尚。这些变化,正源自于 “一带一路”普恵政策的红利。

“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倡导及实施,将我们与非洲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它让我们双方获得了无与伦比的优惠,我们相互支持、相互扶持,携手共进。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