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爆粗被拘”是公共治理的良好开端

铁路评论   2019-03-19 14:31:25  255浏览 作者:李喆

近日,一段骂人视频被转发。从这段6分多钟的视频看,此事发生在一辆正在行驶的高铁列车上。骂人者是一名中年妇女,与她发生口角冲突的是邻座一名年轻女子。3月15日中午,记者从武汉铁路警方获悉,一名在高铁上不断用粗俗言语骂人的女子,因扰乱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被行政拘留5日。(3月16日 大连晚报)

遵法守德是现代公民的基本常识,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尺,公共场合爆粗口不仅严重扰乱着乘车秩序,也损害着社会道德与文明。近来高铁不文明事件频频显现,正是由于部分人认为是“小事”,爆粗口顶多属于不道德,法律奈何不了自己,从而放纵自己的“私心”,严重冲击着社会的文明体系,因而给予重罚也是合情合理。

一直以来,失信之所以难以根治其实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一方面,由于失信成本较低,很多人认为失信的成本远远低于守信所获得的收益,造成这些人可以在失信的道路上肆无忌惮。二是长期以来法律惩戒方式,处理老赖信息不够畅通,造成对失信者的惩戒力度不够,这无形中也助长了“耍无赖”的风气。

另一方面,铁路工作人员并没有执法权,面对此类行为,不能对失信人群采取强制措施,一旦采取强制措施,又很容易陷入到“暴力对待旅客”的质疑声中,从而处理这种现象,工作人员也只能苦口婆心的“摆事实,讲道理”。

就如高铁上吸烟被明令禁止,就极少出现违规行为,其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高铁吸烟”带来的高危害性及其对应的惩罚已深入人心,因此怀揣“偷吸”心理的乘客自然少了。笔者以为,针对扰乱公共场合秩序行为,仍需效仿处理高铁禁烟的严控方式,用猛药去疴方能让文明一路畅通。因此,“拘留5日”可谓公共治理的进步。

不仅如此,对严重失信人还应采取联合惩戒,建立文明乘车体系,增强联合惩戒的“杀伤力”,更有利于推动全社会正能量的凝聚。

万物皆规律,有法自然和。文明出行,须心怀规则保持敬畏,将个人行为与法律相关联,而当下最需要剔除的,是一些人根深蒂固的“公共场合唯我独大”观念,唯有植下文明出行的种子,方能让此类劣行不再刷新众人眼球。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