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是如何实现“逆袭”的?
铁路评论 2019-02-28 11:05:54 193浏览 作者:雷彦明随着我国高铁的发展,不仅在国内建成了密集的高铁网,极大方便了大家的出行,也逐渐实现了高铁技术“走出去”的战略规划。反观国外,发展高铁起步较早的英、法、美、日等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现在,却被中国后来居上,无论是在规模、投资,还是技术、发展前景等方面,都被中国远远地甩在身后。甚至,美国、印度等雄心勃勃发展高铁的国家新投建的高铁项目,不是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就是陷入了技术困境。那么,中国高铁是如何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打造出一张亮眼的高铁名片,完成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跨越式发展,实现“逆袭”的呢?
制度优势
中国高铁起步晚,发展初期基本靠技术引进。同时,高铁投资成本极大,需要调动的资源面广,耗时、耗物、耗力。而要建成“八纵八横”如此大规模的高铁网络,从构想、规划、实施、建成都需要政府集中领导,排除干扰。在这个方面,我们党的民主集中制度发挥了它的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所以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高铁项目的立项到建成。此外,高铁建设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有着硬性要求,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成为推动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也为中国高铁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我国经济发展如此迅速,归根结底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国情需要
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占世界人口的近五分之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加大了人口的流动性。除人们的旅行、求学、工作出行需求外,每年的春运现象更称的上是一次人口大迁徙,在人们出行需求日渐提高的大背景下,建设高铁成为一种必然。高铁,作为经济社会的产物,反过来,也能够为我国经济建设注入动力。所以,无论是从满足人们出行需要,还是发展经济方面考量,都应该建设高铁。
砥砺前行,工匠精神
中国高铁从技术引进,到我国自行设计研制、拥有全面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下线,标志着我国实现了高速动车组技术全面自主化、标准化。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中国的高铁从人有我无,再到人有我快,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标准”,正是依靠高铁科研、技术人员的工匠精神,才走出了一条高铁的自强之路。中国高铁,从不为人知,到如今举世瞩目,凝结了多少人的智慧、艰辛和心血!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高铁必将取得更大的突破与成就,彻底改变中国的交通格局,影响世界!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