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毫米背后的故事
铁路评论 2019-02-26 11:25:15 157浏览 作者:唐浩在新时代的召唤下,国家的综合实力呈现飞跃式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需求已经从基本的生理需求渐渐变成较高的精神追求。每逢节假日,结三五好友出去游玩一下已是常事儿。由于高铁的高速度、安全、平稳、受环境影响因素比较小,载客量高、运输能力、价格便宜等特点深受人们喜欢,高铁已经成为人们出行时的首眩
然而作为国之重器,国民经济大动脉的中国铁路,作为中国展示给国外友人的“中国名片”的高铁,之所以能够得到国内外旅客的称赞,从硬件设施的升级改造再到人性化的人文服务的不断提升。我们所能看到的,能给旅客带来的美好体验,都不开全路每个岗位的铁路职工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甚至大家都不会想到为了让大家能够有更加平稳舒适的出行体验,现场作业人员夜以继日的在这背后对钢轨的检测、排查问题,最后找出三毫米的误差。
据新闻报道,前不久,高铁在经过京沪线黄河大桥时出现了轻微晃车。得到消息后,济南局工务人员第一时间,就对大桥上的整组钢轨进行一寸寸检测,排查原因。凌晨12点到4点是高铁停运检修期,此时气温达到了零下13度,极寒天气让大伙的作业变得异常艰难。55岁的工务部的高级工程师吕关仁牵头检修。一连几个晚上,他都盯在现场,对关键环节进行把控。为了更加确认自己问题查找的正确性,吕关仁更是又登上一趟高铁进行乘车体验。这些年,无数次的体验,数万公里的里程,他练就了在车轮和轨道摩擦声中,准确判断列车振幅轻微变化的能力。经过讨论,吕关仁他们最终确定了方案。当天夜里,他和大伙抬着沉重的仪器,爬过146级台阶,再次来到了黄河桥上。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工作,3毫米的误差问题终于在凌晨4点得到了解决。正是有了吕关仁他们毫厘之间的守护,黄河大桥高铁的平稳运行才得到了有力保障。
我们能有如今的舒适出行体验,能有如此方便的乘车选择,都离不开铁路人后背后夜以继日,甚至跋山涉水,不畏严寒,不辞劳苦的辛勤付出。作为一名铁路工作者,深有体会,夜间作业,在沿线、艰苦山区作业,与家人聚少离多是铁路工人的常态。从入路的第一天起,从培训的老师到直接带班的师傅再到上级领导,无不强调安全,安全无小事儿,不能有任何误差。到我现在定岗后从事的工作,深刻感受到工作时必须仔细,小心,认真再认真,容不得给自己犯任何一个包括标点符号之类的小错误的机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形容铁路的安全运行方面再形象不过了。所以在背后默默奉献的每一位铁路工人点赞。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