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为先提振民族精神

铁路评论   2019-01-31 13:54:10  187浏览 作者:陈治宇

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人民网 1月22日)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奋发努力建设的70年,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建设奇迹,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需要几百年走完的建设路程,国立日益强盛,基础建设得到长足进步,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国家面目焕然一新。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创造了光辉璀璨的文明,只是由于近代西方文明的强势崛起,加之我国近一百年遭受的战乱和入侵,在文化领域逐渐失去了主导权。当前,处于发展的关键节点,我们拥有了良好的物质文明,但是精神文明建设还有待加强。习总书记指出,“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眼光长远,涵义丰富。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是维系中华民族紧密团结的纽带,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缺少的凝聚力。一盘散沙的那个旧中国已经成为过去,现在的中国处于世界民族竞争之林,面临的挑战空前严峻,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凝聚力,就难以心往一处使,国际竞争力就会大打折扣。

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一个民族的自信的来源,如果一个民族不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不知道自己的文化在世界历史和现实中所处的位置,就很容易陷入一种自我怀疑之中,容易自我否定,从而失去自信,思想被外族同化,失去本民族的特色。

骨气和底气是一个民族坚韧不拔的来源,它基于文化、历史、能力自信的基础之上,一定意义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性格,决定着未来发展的方向,考验着一个民族的承受力和忍耐力,对于国家的进步至关重要。

当前,随着全球“汉语热”的兴起,“孔子学院”在世界范围内多点开花,来华旅游人数的逐步增大,汉文化迎来了最佳的复兴良机,应该抓住机遇,大力实施校园教育,拓展宣传阵地,重点打造人文教育基地,创作符合时代发展的文艺作品走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红色文化走进家风教育,在润物无声中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自觉,凝聚精神影响力,提振全民族的自信心,增强做中国人的底气和骨气。

陈治宇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