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迹蔓延青春,岁月承载变革
铁路评论 2018-12-06 17:16:44 198浏览 作者:李佩玉“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庆幸生逢佳时,曾经小小少年在国家改革的浪潮中渐渐长大。祖国的花朵在改革的这片沃土中,在美丽祥和的春风雨露中长大成人。提及改革开放,脑海里一跃而出的便是初中时学唱的“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便是改革开放在我脑海里播下的第一粒种子,然而改革开放后二十年的风雨历程已贯穿我成长的轨迹,在我人生的求学历程中,从少年到青年的成长岁月中汲取养分、生根发芽。
人生第一次对改革开放的概念便是初中政治课堂里齐声朗诵的画面以及孤身一人在某个角落里苦读硬背的记忆。那时的我只知好好学习,励志长大为国家做贡献,然而并有大的家国概念,也不知改革开放的伟大背景和真正内涵。2006年,记忆里的初中并不是像现在学校里那般温暖舒适,在北方的乡镇中学里,没有暖气,宿舍不是很宽敞,一间大的空房子里一张紧挨着一张的上下铺,每两张床铺睡三个人,那时每天早晨都有轮班值日生在第二天早起生火炉,饮用水是存储在挖好的大深井里,用水桶挽着一根绳子去调取;每次轮流到值日当天就要提前一个小时起床,在记忆的长河里这段回忆是艰苦的却也是珍贵的。前段时间,当我跟一位在初中母校任教的同学闲谈起过往时,不禁感叹到现在的孩子真幸福,四人间上床下桌的宿舍,宽敞卫生的公共澡堂,他还笑着说到:“我们那时候根本没法比,集中供热的暖气热到只有打开窗户通通寒风才能舒适点。”是啊,不仅仅是生活条件的改善,如今的乡镇教育条件也远比十年前好的多了,多媒体教室,音乐室,舞蹈室,这些在我中学记忆力从不提及的东西,在今天的校园里已经很普遍了。
708公里,这是家的距离。2013年高中毕业后,坐着颠簸的火车历时十四个小时来到向往已久的大学,一路的颠簸、一路的憧憬。我原本想这便是家与我唯一的路径,就这样大一、大二两年在家与学校两地穿梭,记忆里回家的路总是那样漫长,那时的我还不知道一条经过我家乡的高铁--兰新高铁,已悄然建成。2014年年底兰新高铁正式开通,还是708公里的路程,但只用了4个小时,时间缩短至比原来的三分之一还要多,难以言表的幸福感涌上心头。
2017年终于结束了自己的学业生涯,步入了社会,从事着铁路建设工作。在这里有一群伟大的铁路建设者们,他们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危机感,立足岗位数十载,敬业奉献无怨言;他们远离自己的家乡,铁路修到哪里,他们就在哪里;他们与日月星辰作伴相守,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年华;他们同样以伟大的家国精神舍小家为大家,为祖国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贡献者自己的力量。
我为之感动,为之荣幸。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能够在祖国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奉献青春,一同见证祖国强大、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时刻,我想我们是幸运的一代,是为之骄傲的一代。同样我们也是肩负使命的一代,我坚信,我们定会在中国梦的实践中,在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信念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