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客票悄然登场,乡愁能否成为记忆?

铁路评论   2018-12-03 13:47:28  235浏览 作者:朱建科

已故台湾诗人余光中把乡愁比作一枚小小的邮票,祖国在里头,游子在外头,希望通过小小的邮票传递着浓厚的思乡情。而今随着2019年元旦火车票开始发售,在外拼搏的游子们也开始唤起浓浓的思乡情,回家,是游子挥之不去的主题,但是面对那张炙手可热的车票,急躁的情绪远比思乡的那份殷切更现实,更浓厚。随着铁路总公司对外庄严的承诺,明年起将在全路推广电子客票,代表着公正公平的电子客票,能否让乡愁成为记忆?

客观的说,无论是纸质车票,还是铁总全面推广的电子客票,都不可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当下中国出行难的问题,至于原因,不用国内媒体去解释,世界的目光都在聚焦着中国铁路运输,理解更多时候代替偏见,一个短短的春运,铁路能把几亿人次来回移动一次,换作其他国家试试?只能是不可思议。所以中国春运是世界公认的奇迹。

在对待节假日运输问题上,中国铁路一直都是走在前端,可以用一丝不苟来形容铁路行业对运输的奉献,但是借用中国老话说,叫挨累不讨好,一张薄薄的车票往往被社会热议着,并且诟病着,这个是与非从来就没有哪位专家给出过精确的答案,谁能解决中国春运搬家难的问题?中国解决不了,换个角度,再发达的国家遇到中国的难题,依然难解,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国情。当然,事物都是在不断的发生变化,随着复兴号跑出中国速度,并且成为主角,铁路行业也完成了自身华丽转变,以新面目走向市常民众历来喜欢用审视的目光来看待国内每一次的改革,纸质车票将被电子客票取代,大家没理由不关注,毕竟铁路这个行业与民众太息息相关了。再多的承诺也抵不上一次务实的行动。

不否认,在铁总所有的工作中,莫过于旅客运输,尽管也费尽周折,尽力所为,并且让公众认为时效可圈可点,但是一票难求的局面或多或还存在,尤其体现在节假日,在民众看来,铁路部门密集开行的车次足以满足国内运力需求,为何到了节假日,即使频繁的加开车次还是依然满足不了现状?大量的票源如果不是人为的原因,都流向哪里?虽然铁路部门开通了多渠道的售票系统,但是紧张的春运丝毫没有缓解的迹象,尤其是漂泊在外的众多游子们,虽然距离家的实际尺寸是咫尺,可是看着频繁开行的列车,那张诱人的车票依然是雾里看花,咫尺却又天涯。新开通的12306售票网站尽管不断的升级,但是依旧难逃被攻击的命运,还有更多的恶意插票软件夺去了本该属于大众的票务资源,对待这一切,铁路部门也只能被动的加以修复,尽可能的给民众一个完整的交代。

飞蛾扑火,凤凰涅槃都是为了重生,作为行业处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都不容易,尤其是百姓认可的铁路,更是负重前行,显得疲惫不堪,此时最需要的就是公众给予的理解和支持,车票是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雾里看花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不会长久下去,随着微信支付,电子客票的普及,所有的尴尬都会在需要的时候及时得到缓解,就如售票窗口的排队买票一幕,必将退出历史舞台,乡愁也会在复兴号的奔跑中得以轻松的化解。梦想本就是催化剂,代表着公平,公正的电子客票,终将会让乡愁成为美好的记忆。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