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新丝路:青山绿水荫后人 金山银山欢歌行
铁路评论 2018-11-22 10:22:14 209浏览 作者:李桂启本报乌鲁木齐11月19日电(记者王瑟)一条铁路,要穿越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要穿越阿尔金山罗布泊野骆驼自然保护区……如何解决建设与保护之间的矛盾?记者从新疆铁路部门了解到,正是因为秉持了绿色发展理念,这项工程中的“绿色”成为最亮底色。(光明日报11月20日)
顽强胡杨林演绎沙漠里的生命绝唱,濒危野骆驼频现沙漠荒原绿洲!当“钢铁巨龙”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路喷薄而来,活着三千年不死、死后三千年不倒、倒后三千年不朽,有着植物“活化石”之称的胡杨,以及已经成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极危物种之一的野骆驼,共同见证着格库铁路这条人与自然的和谐之路蹄疾步稳绿色向前。
“为碧水蓝天而担当,为子孙后代而造福。”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为加强铁路沿线多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保护,格库铁路建设作为新疆第一家引入环保监理制的铁路项目,每一个施工环节,都有第三方单位进行实时监管,并制定了环境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建设时所有施工材料、拌和站均设置在自然保护区以外。施工单位在沿线每个车站、生活区、施工现场配置了垃圾回收箱,每天通过运送路料排空车将生活垃圾运送至就近的生活基地,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全部外运,减少了施工垃圾,从而有效保护了湖区自然生态环境。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铁路建设者们正确处理建设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将保护生态环境贯穿铁路建设全过程。为防止水流被阻断,台特玛湖特大桥穿越塔里木河尾闾时,水面施工段从最初设计的7公里扩展到24.6公里;为最大限度保护台特玛湖特大桥沿线自然生态环境,这座新疆最长铁路桥的桥墩桩放弃使用化学泥浆,采用了工期更长、造价更高的膨润土造浆护壁;为防止对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水源造成破坏,阿尔金山隧道穿越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施工单位放弃最早的线路设计,绕开野骆驼、黄羊等当地“主人”的水源地,将因铁路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俗话说,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两年来,建设工期已过半,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注入这条铁路通道,实现了铁路建设和生态环保的“双赢”。作为国家“十横十纵”综合交通运输通道的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又一条进入新疆的大动脉,也是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交通枢纽中心规划建设的“东联西出”三大铁路通道中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大漠新丝路”的格库铁路建成后,格尔木到库尔勒由原先乘坐汽车班车的26个小时缩短至火车客车12个小时左右,将开辟南疆地区与青海、西藏、西南地区间区域交流的便捷通道,推动线路周围区域的发展,促进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回首过去,砥砺奋进的5年,向着天蓝、地绿、水净的奋斗目标,美丽中国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展望未来,保护生态手牵手,生态文明心连心,中国梦引领复兴巨轮行稳致远驶向辉煌,让山川林木葱郁、让大地遍染绿色、让天空湛蓝清新,为人民绘就一幅诗意栖居的美丽图景,中华民族必将赢得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李桂启)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