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火车”里的“真情怀”

铁路评论   2018-10-21 23:29:01  浏览 作者:阳莉仙

进入高铁时代的今天,在焦柳铁路南段,每天仍有一趟7266次绿皮“慢火车”,载着铁路沿线百姓穿行在湖南西部山区。全程途经大小40站,票价最低1元,20余年未曾涨价。为方便沿途百姓,这趟列车允许山民挑着担子、背着大筐小筐的山货乘车。  《新华网》  10月20日

1元票价的列车、火车车厢里开菜市场,听起来或许不可思议,如今却的的确确存在如此便宜又接地气的列车,而且还不止一辆。据了解,我国铁路为公益扶贫开行“慢火车”列车81对,主经西南、西北和东北偏远贫困地区,旅客出行需求并不旺盛,平均上座率不到40%,铁路部门一直是亏损运营。

既然亏损,为何还要继续运营下去?这明显不符合市场规律!诚然,亏本开行绿皮车表面上看并不能带来实际盈利,可扶贫列车的价值却不能仅凭运营盈亏来衡量,公益扶贫列车的存在,为偏远山区的百姓带去了外界的新鲜气息,带去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带去了铁路的民生情怀!

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铁路不仅担负了主要大小城市间的交通运输,而且延伸出许多毛细血管,为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开通绿色通道,方便当地居民通行,打通农产品运输销售渠道,为沿线地区居民脱贫致富提供强力支撑。

“1元火车票”尽显人民铁路为人民的责任与担当,不以盈利为目的,如此低廉的票价远比汽车票价来得经济实惠,即使是对贫困百姓也不会造成经济负担;“菜市车厢”是铁路部门对偏远山区贫困百姓的体谅与帮助,热闹的车厢里摆放着山民们装着鸡、鸭、鱼和野菜、瓜果的箩筐,山民们坐在一起聊着家常,便捷载物,其乐融融,舒适又舒心;“慢火车”慢有慢的理由,停有停的目的,列车停靠的站点也以当地百姓的实际需求为着力点,逢站必停,临近市集,方便山民售卖自家农副产品,使他们能够花费最少的钱就把藏在大山深处的土特产最大程度的运到山外,换来必须生活物品改善生活。

此外,“慢火车”还打破了山里与山外间一座座大山的沟通屏障,打通了贫困地区百姓与外面人民的交流渠道,使他们在向外传扬当地民族风情与文化特色的同时,也能受到外界新文化的洗礼,接受新的事物、新的理念甚至引入新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应用到本地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形成自己独特的产业模式,加快本地经济发展。

一直以来,无论是各种惠民政策的升级,还是在抢险救灾的第一线,铁路从未改变过公益本色,也从未忘记贫困山区人们的出行需求,用一趟趟“慢火车”彰显了人民铁路为民服务、暖心民众的“真情怀”。(阳莉仙)

无相关信息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