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榜样致敬 学工匠精神
铁路评论 2018-10-15 14:31:44 156浏览 作者:陆煜炜在铁路线上有无数默默奉献的工作者,见证着中国铁路的发展与变迁。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他们风餐露宿、沐雨栉风,描绘出铁路发展与改革的壮阔图景。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见证了伟大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原外跨塘站站长、铁道部劳模许学洪。已经79岁的许学洪,他的人生轨迹几乎与我们国家的发展历程同步:经历过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贫穷与落后,“文革”时期的动荡与迷茫,改革浪潮的昂扬与奋进……但对于许学洪而言,就是在平凡的岗位成就不凡的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造就不凡的人生。
到今天为止外跨塘站安全天已经20994天,相当于安全生产已经有57年多了,这些数字的背后离不开一代代铁路人兢兢业业地付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铁路还处于发展初期,冬天野外寒风凛冽,能吹进人的骨髓;夏天热气逼人,如同火炉。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在外跨塘站,许学洪一步一步爬上信号柱挂煤油灯,靠发出的红黄灯光作为信号指挥火车运行。每天数百次往返,走十几公里路很寻常,遇到雨雪天气,按规定不能打伞只能穿雨衣,但因为时间紧急,许学洪很多时候都直接冲到风雨中。“干一行,爱一行,没有责任感就做不成这事了。”许学洪说在回忆中说道。
每一个铁路榜样的成长历程,都是披荆斩棘,淬炼的过程,背后是默默无闻的艰辛付出。用许学洪的话说就是“在岗尽责,随叫随到,一丝不苟”,当时铁路上的工作时间并没有像现在这么人性化,第一天白班,第二天夜班,夜班早上还得去站里一起学习技规、行规,用规章文件武装头脑,确保运输生产稳定安全。下夜班才能回到家中真正休息下来,睡醒后第二天又得开始周而复始的生活,但如果遇到站里建设、整修,下午稍作休息后许学洪还需要回到站里一起帮忙。
舍小家为大家,三十载春秋以站为家。许学洪当上外跨塘站站长后,摇身一变,成为外跨塘站的热心雷锋,因为家就在外跨塘站附近,走过去俩三分钟就到,外跨塘站里面有职工遇到问题难以解决的,就会直接跑到许学洪家门口大喊“许大站长快来帮帮忙啊1许学洪听到后也是二话不说马上过去处理,问题解决后许学洪还不放心,还得在边上再盯控一会。就这样,有时候许学洪索性就住在站里面,成为了外跨塘站一名活雷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1976年许学洪被评为铁道部劳模,同年,许学洪又进京受中共中央领导人华国锋接见。这个天大的好消息传遍了全局上下,别的车站单位的人听到后就来到外跨塘站学习参观,向许学洪请教外跨塘站是如何保持安全天全路之最,如何才能把工作做好做精。许学洪也总不藏私,将自己工作以来的所悟所思所感向大家交流分享,他说到:“外跨塘站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我能获得铁路劳模的荣誉,全靠两个不能丢,一个是安全意识不能丢,我们要培养安全意识,将安全根植于头脑;另一个是我们外跨塘站一丝不苟的精神不能丢,把工作当事业,把事业当成自己的生命,要相信平淡的工作也能出彩。”许学洪最后还说到,“所有的工作,最后的重心都要放到安全上来,安全二字重于泰山。严字当头、一丝不苟。说指令、打旗语、看车况,虽然外跨塘站每天主要就是做这几件事,但只有把简单的事重复做、做到极致,才能确保列车通行安全,才能保证让外跨塘站成为今天的外跨塘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正如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所谓的工匠精神,就是向许学洪一样,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许学洪只是一个铁路建设者的缩影,在万里铁路线上,还有许许多多平凡的铁路工作者,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断汲取奋斗的力量。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正是一代代铁路人的不懈努力,一位位铁路工匠的无私奉献,中国铁路才能发展的如此迅速,为实现中国梦不断书写新篇章。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