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青年

铁路评论   2018-05-23 12:26:37  217浏览 作者:郭延胜

作为历史里程碑的十九大会议胜利召开,徐徐落下帷幕。然而习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仍可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尤其在党代会的历史上,报告中专门阐述青年的作用尚属首次。其中一段习总书记深入浅出的论述,为新时代的青年指明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作了新时代的历史回答。

首先,党的事业要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回顾历史上的青年运动,自“五四运动”伊始,无不彰显青年是创造新时代的生力军。那么不禁要问:“如何做到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就是新时代青年如何做到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最佳注解。

明确奋斗目标后还要发扬“螺丝钉”精神,充分发挥一个青年应有的创造力。在工作中不能是为了完成工作而工作,要用创造时代的精神、改变历史的激情投身到轰轰烈烈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浪潮中。

其次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必然出现各种“拦路虎”,如果说习近平总书记青年工作思想是对新青年的理论指导,那么《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就是具体指导青年如何“披荆斩棘”的方法论。书中绽放了一个青年共产党员在如何继承党的事业过程中充溢的青春光芒、践行真理的光辉。特别是“梁家河精神”如一曲嘹亮的青春奋斗曲,照亮了新青年的前进之路。

年仅15岁的习近平在闭塞落后的黄土高原上,用理想、信念、毅力、智慧率先克服了自身的彷徨、迷茫、无助。很快重拾赤子心,同当地百姓“一块吃、一块注一块干、一块苦”,当了整整七年农民,把艰难困苦当做砥砺青春的“磨刀石”。在逆境中先后10次写入党申请书,不屈不挠;同他一起劳动过的王宪平说“很卖力气,肯吃苦,一点儿都不惜力”,当上村支书后,他大刀阔斧地抓生产,组织村民打井打坝,改革创新生产组织方式,设立铁业社、缝纫社、代销点、磨坊,在全省率先引进沼气新技术。实干苦干创新干让青年习近平读懂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诉求;而在艰苦的环境中 “有个针缝的时间都读书”、夜里煤油灯下熏面看书、走三十多里山路借书,这种渴求新知识的轶事又让青年习近平读懂追求真理和进步。从而养成崇学尚学的品质。

正是在那样一个时代下懂得自身肩负的使命,在逆境中不断强大自身,吹响青春的号角,才能改变梁家河贫苦环境。

“梁家河精神”是一个熠熠生辉的楷模,感染着这个时代的青年:在青年时代要多受一点磨砺,激发对党的事业的衷心爱戴,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维护、捍卫、追随党的脚步。同时还要汲取丰厚的精神食粮,将一身所学投入到为人民谋福祉的“大熔炉”,实现自身思想境界的升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要不怕困难、攻坚克难,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要从一开始就扣好人生的扣子;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期望。深刻说明新青年要选好时代楷模,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新时代青年,在求知过程中更要把握好时代际遇机缘,积极服务引领广大同行青年将激昂青春梦融入伟大中国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

一句句长者的谆谆教导,一段段先辈的光辉事迹无时无刻不在督促我辈奋起扬鞭直追先贤。在新时代新征途中,碰撞出青春火花;也只有在不断的进步中才能使当代的新青年穿越时间长河,在我党事业的巅峰上刻下属于自己的也是历史的浓墨重彩的一笔。(郭延胜)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