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城施策、因站而异”为“高铁新城热”降温
铁路评论 2018-05-10 21:58:24 184浏览 作者:娄晓磊7名“熊孩子”在铁轨上放石子,致使列车制动装置损坏而造成临时紧急停车。 这说明,我们的铁路安全常识在校园中的普及度还远远不够。
近几年来,关于对“熊孩子”的吐槽,已经听过太多。“自己的孩子爸妈不好好教育,一味放任纵容,长大了自然有别人替他们教训”,笔者曾经在某网络平台上看到一位网友这样评论。这句话听起来有些无情,却也在理,之所以变成了所谓的“熊孩子”,就是缺少正确的引导和管教。义务教育不能光传授学术知识等,在安全教育上也应顺应时代有所更新。
早些年发生的一则新闻事故至今还记忆犹新,几名“熊孩子”在玩耍时,往高速公路上扔石块,砸中了在公路上高速运行的一辆巴士,且直接砸穿挡风玻璃伤到驾驶司机,导致其身亡。由于他们的贪玩,整车人的生命都受到了威胁,甚至可以说整条路上的人都可能受到生命威胁。“熊孩子”是孩子没错,但干出来的一些“熊事”,不会因为他们是孩子就降低危害性。
在铁轨上玩耍本身就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事情,尤其是在高速铁路普及的今天,列车的运行密度、技术难度、安全运行保障等各个方面都比普铁要高了好几个档次,逼停高铁比逼停普铁有着更严重的安全后果和经济后果,车辆损坏还算事小的,因车辆损坏而威胁到车内乘客的人身安全则事大,这将是无法挽回的。
铁路安全知识教育走入校园课堂很有必要,因为保证行车安全将是每一个人在社会中应尽的基本义务之一。防范这类安全事故,铁路部门固然是主要方,应做好安全防护,贴好警示牌等,做好监督,但同时老师和家长也有责任教育他们不要做危害行车安全的行为。
学生、孩子还处在认识社会、塑造认知的阶段,他们对后果危害的概念似有非有,行为和后果之间的联系也建立不全,无法完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造成一定的后果,只能是教育为主,无法像成年人一样明确定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事故后的教育往往无法将损失完全弥补回来。
既然这样,为何不把教育这一步走在最前面,让它起到警醒作用,发挥更大的效力?让学生们在校园时代里就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培养社会责任意识感,明确在享受这个时代给我们的成果时,需要对所处的环境负好怎样的具体责任。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