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折射国民生活新变化
铁路评论 2018-02-05 14:59:49 152浏览 作者:黄斌林春运几乎与改革开放相伴而生。1979年年初的广东,众多回家的人把广州火车站挤得水泄不通时,“春运”这个词还没有诞生。1980年,“春运”首先被《人民日报》提出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乡外出务工、求学,诸多人群也就集中在春节期间返乡,形成了堪称“全球罕见的人口定期流动”的春运。40年来,春运大军从不到1亿人次增长到2017年的29亿人次,相当于让除亚洲以外世界其他地区所有人搬了一次家。(中青网 2018.2.1)
又近一年春运时,2018年春运火车票抢票大幕已经拉开。从曾经的彻夜排队,到现在的动动手指;从拥挤的绿皮车,到宽敞的动车组;从长途颠簸、彻夜难眠,到朝发夕至、平稳出行。纵观历年春运,无一不折射出国民的生活水平。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铁路的春运始终处于爆满的状态,车站购票的队伍排成长龙,候车大厅人山人海,旅客列车拥挤不堪。这使得一段时间以来春运成为一年中讨论最激烈和最纠结的问题,而究起原因是由于我国经济结构、社会服务以及大众科学各方面都处于起步阶段,这导致了社会功能不完善,各行各业服务方式单一。人民的生质量平一段时间以来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但是随着中国进入到了第二个千禧之年之后,我国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发展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互联网应用走向多元化。互联网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方式,甚至影响着整个社会进程。2011年,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在同一年,铁路12306开始实施网络购票,这一措施让人们彻夜排队购票成为了历史。2013年,我国智能手机普及率以达到66%,同一年中,中国铁路在起伏与艰难中继续前行,12306手机客户端正式开放下载以及“四纵”干线基本成型。这两个成果不仅开启了铁路互联网的“拇指”时代,同时极大的缩短了人们的旅行时间,使得说走就走的旅行变成现实。如今人们的生活与数十年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移动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环节,而中国铁路的发展也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不断的推出各种便捷支付、便捷点餐等措施,使得旅客在购票以及出行方面尽可能的“解放手脚”。
春运是春节的前奏,多少年来,我们队春运的记忆是长长的队伍,大大的包袱。数十年间中国铁路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反映人们生活水平的缩影,从闷罐车、绿皮车到动车、高铁,从排队购票到手机购票,从大包小包到“顺手寄”,铁路的发展让返乡之路越来越舒坦。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