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火车”助力精准扶贫快发展

铁路评论   2017-12-22 16:45:34  199浏览 作者:刘盼

在河南省新乡市至山西省长治市间的太行山脉中,运行着一列鲜为人知的“慢火车”。从1959年到2017年,58年来,这趟时速不足45公里的“慢火车”,成为沿线群众离不开的交通工具。(中国新闻网)

在如今这个高铁“横行”的中国,绿皮车正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慢节奏的火车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然而太行山脉中的这趟时速不足45公里的“慢火车”何生存58年之久而生生不息?

对于一二线城市的居民来说,“慢火车”可能仅仅是一种情怀了,他们再难问津“绿皮”。然而,对于山高路险、交通不便的偏远太行山区,它却是通往外界的主要桥梁,是当地不可或缺甚至村民出行的唯一交通工具,在沿线22个站点中,如“孔庄”甚至公路也不通,只能通过这辆唯一的“铁公交”。不论是向外销售粮食蔬菜,还是采购生活必需品,它都承载着沿线村民的希望。

作为通勤车,它的票价低与购票方式均很亲民。最低票价3块钱,107公里的路途也只要9.5元,对于如今的市场经济,这简直难以想象。试想,若是选择其他出行方式,受一路倒车之罪不说,恐怕时间上无如此之快,经济上也无如此划算。另外,其购票方式因地制宜,它打破了铁路“先买票后上车”的惯例,采用“先上车后买票”的公交购票方式,极大方便人们乘车体验。

在当今时代,这趟慢火车除了发挥它的公交通勤之便,也迎来的其新用途——旅游业。青山绿水加上铁路‘三线’建设越来越好,对于喜欢四处采风的驴友来说,这里简直是一块“新晋旅游圣地”。放下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钻上这列通往“悠然南山”的专列慢车,享受“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的感觉,别有一番风味。

经久长存的这趟“慢火车”,是村民走上小康路的“致富车”,是当地精准扶贫的具体措施与创新体现,迎合了大时代背景下农村脱贫致富的需求,应当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并且发扬传承。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