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高铁“失准”原因需理性分析
铁路评论 2017-12-21 08:09:54 213浏览 作者:孙思可以准时著称的德国铁路准点率不及80%。“像德国铁路一样准时”、“用德铁对手表”……德国铁路曾经以准时著称,这些有关德铁溢美之词曾幻化为西人谚语。德铁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吕茨11月29日承认,公司今年无法完成至少80%列车准点的目标,“这让我们很苦恼”。
中国网友在看到此新闻后无情吐槽:“我家高铁从不等我1这背后满满的民族自信与自豪感的确令国人振奋,但德高铁“砸招牌”的各方原因都应理性看待分析,毕竟德国高铁也是中国高铁的四位“老师”之一,我们总也不能只抱着嘲讽的态度去对待“老师”的失误。
德国高铁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虽起步晚于日法,但其技术水平发展之快,运行水平之高,确实符合“德国品牌”响当当的名头。德国高铁自运营日始,运行里程已相当于地球往返太阳距离的三倍,结合德国国土面积,德国制造当真不能小觑。德国的ICE3型列车,亦是我国CRH3型列车的原型。
那么名噪一时的德铁为何会晚点严重,我想这与发达国家高铁发展的轨迹有着重要关系。最近我们不止一次读到国内外各种高铁的新闻,法国TGV高铁法兰克福工厂关门,日本高铁首秀漏水等等,加拿大高铁甚至都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而德国高铁的晚点更印证了一个事实,国情结构决定了高铁发展水平。
其一,发达国家的航空与公路系统普遍优于铁路,这就使得铁路出行在档次分级上,略逊于二者。而日法德等国家的人口数量和国土面积与中国相比均不在一个级别,有限的人口,有限的地域,有限的消费水平也是制约欧洲高铁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主要原因。
其次,日法德等发达国家的高铁更像是一个单一性质产业,而不如中国高铁产业链式的发展更具持久力。在国外,铁路并不像国内属于特大型国有企业,而是分别由不同企业运营,而企业生存靠的是利润和竞争,这其中各部门各工种间的配合,就不会像中国这样统一指挥、高度集中,毕竟没有企业跟自身利润过不去。再加上恶劣天气时设备的检修迟缓和内部人员的沟通不通畅,就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列车的各种晚点发生。
其三,国家产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制约欧洲高铁发展的因素。在发达国家往往是高新产业为主推动其他产业发展,而中国则是高铁需求的庞大市场,催生了各个产业的兴起。中国高铁所衍生的列如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共享单车,红遍大江南北的高铁外卖,技术层面的例如青岛四方的IGBT高铁芯片,成本低至新干线四分之一的线路桥梁建造等等技术,都是中国模式下高铁发展的优势因素,有了好的政策,自然会有好的发展。
那么我国高铁发展不会有瓶颈期吗,肯定也有,这就需要我们时刻自剩发达国家高铁发展已历半个多世纪,中国才起步十年,我们没有老龄化的困扰,我们有着充足的人才储备和技术创新能力,试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老龄化的加速,中国高铁的发展是否能保持不竭动力,这是我们未来应该考虑的问题,好在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和探索。
希望德国高铁能够在未来重拾信心,切实给人民出行带来幸福感。更相信未来的“国之重器”能够继续惊艳世界,给国人出行带来更好的享受!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