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铁路发展看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铁路评论 2017-10-18 17:30:58 214浏览 作者:蔡久林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国内主要矛盾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矛盾,到今天中共十九大提出国内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对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开始有了更高的要求和向往。笔者从中国铁路发展的历史来解读这一矛盾变化。
从铁路路网来看,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铁路里程虽有2万多公里,但能够维持通车的仅有1万多公里。诺大的西北、西南只有1000多公里,仅占全国铁路的6%左右,严重制约了人民的出行需求。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时间内,先后修建了成渝、宝成、鹰厦等铁路,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5万公里,铁路网框架基本形成,但是并不能满足8亿多人民出行的巨大需求。改革开放后,为满足人民出行需求和经济发展需要,我国制定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普速铁路形成了“八纵八横”铁路网主骨架,高速铁路正逐步形成“八纵八横”铁路网主骨架,2016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4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2万公里。仅2016年,铁路发送旅客27.7亿人次,极大满足了人民的出行需求。
从铁路速度来看,新中国成立之初,当时的铁路牵引动力还是蒸汽机车,速度每小时仅三四十公里,难以满足钢铁、煤炭等大宗货物运输需求。后来随着东风内燃机车、韶山电力机车问世,列车运行速度能达到每小时八十公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民经济发展所需,但并未从根本上扭转运输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制约瓶颈。自1997年至2007年,中国铁路经过6次大提速,提高了线路的运用效率,加速了全国各地区的联系,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和谐号”高铁动车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更是缩短了时空距离,增强了人民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满足了人民出行需求和经济发展需要。
从铁路服务来看,以前运输旅客的棚车、绿皮车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快速舒适的红皮车,高速快捷的高铁动车组,乘车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以前售票窗口排满了许多人,人工售票速度慢,现在推出网上购票、自动售票机取票等,还有的直接把自动售取机开进社区,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买到票。以前列车上的盒饭式样少,不能满足各个地方旅客的口味,现在推出网上订餐,旅客可以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食物。铁路服务由“走得了”向“走得好”转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铁路的宗旨,人民群众对铁路日益增长的需求就是铁路发展的动力,唯有此,中国铁路才能在减少、消除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政治任务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