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渝铁路全线通车谱写扶贫攻坚新篇章
铁路评论 2017-09-30 08:58:45 198浏览 作者:唐京辉9月29日,在兰州火车站,经兰渝铁路运行的中新南向通道铁海联运快速货物列车首发。从百年前孙中山《建国方略》中提出构想,到今日列车从黄河岸边、黄土高坡出发,一路跨桥钻隧、穿过千山万水,直至长江之滨、巴渝大地。 9月29日,在历经9年攻坚克难后,长达886公里的兰渝铁路全线通车,在中国西北和西南之间画出最近的连线。(金羊网 9月29日)
在近日央视热播的《辉煌中国》纪录片中,第一集《圆梦工程》高度概括了我国“十三五”期间在基础建设上的辉煌成就,更将中国儿女不畏艰辛,不断求索的民族精神在流动的画轴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中兰渝线的建设历程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是被视为卡脖子工程、世界性难题的胡麻岭隧道,八年攻坚让我国南北铁路第三大动脉得以贯通,谱写了西部扶贫攻坚的新篇章。
这条路梦寐百年,九载攻坚终入愿。俗话说,“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作为交通运输的大力士,发展轨道交通一直国家、社会发展经济的“重器”。我国西部地区地势地质复杂特殊,兰渝铁路沿线经过的地势地质更被德国隧道专家评定“不可能在这种地层中打隧道”。面对自然环境的复杂危险、外国专家的摇头摆脑,中国工程师们没有妥协、没有懈担历经九载春秋,他们用226座隧道、396座桥梁,搭起我国南北铁路的第三大动脉,突破了建设工程史上的“世界性难题”,让孙文先生百年前的《建国方略》得以实现。
这条路牵动民生,今朝贯通立新功。众所周知,我国西部地区基础建设落后,受限与交通不便,许多特产、资源出不去,外来的技术更引不进来。据悉,兰渝铁路覆盖的区域盛产花椒、核桃、中药材、木耳、橄榄油等经济农作物,而由于过去交通不畅,运输成本高,很多高产经济作物无法吸引区域外客户订货,当地百姓无奈守着致富资源,还得辗转外地打工。如今,随着兰渝铁路全线的通车,铁路作为大宗货物运输的主力,其不仅能有效降低运输成本,把当地特产、资源源源不断的输出去,更能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技术引入,这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社会民生建设可谓功在当代,利在春秋。
这条路期盼了百年,历经了九载,它的贯通不仅是空间、时间上的缩减,更是我国经济发展、民生建设、扶贫攻坚的一个时代缩影。相信,在兰渝铁路的带动下,西部地区经济将得以更好更快发展,扶贫攻坚将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