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黄牛,如何打好这套“组合拳”
铁路评论 2017-09-04 14:04:25 153浏览 作者:张鹏随着“十一”黄金周铁路售票拉开帷幕,铁路公安机关同步启动为期两个月的“秋风—2017”战役,严厉打击各类倒票违法犯罪活动。9月1日12时起,铁路警方开展统一行动,对前期摸排掌握的重点不法人员集中收网。目前,已抓获倒票人员126名,破获倒票案件99起,缴获车票1500余张。(新华社9月2日)
铁路警方打击倒票行动配合上铁路部门购票实名制,确实使得“黄牛党”气焰有所收敛。这样的打击让不少“黄牛”散户们纷纷改做他行,而更多的“黄牛”顽固派则选择“转战”地下,多年的“从业经验”也让他们更为小心谨慎。在笔者看来,警方打击“黄牛”倒票的行动已经从“攻城战”转变为“城市巷战”,想要打赢这场倒票“巷战”,就必须合理运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大关键因素。
打击“黄牛”倒票,何为“天时”?
“黄牛”倒票行为必然是伴随着市场供需出现矛盾而产生,供需矛盾越“激烈”,“黄牛”行为则越“疯狂”。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数量第一的国家,每天人口流动数量十分庞大,每逢“春节”、“国庆”这样的节日,各大火车站必定出现客流量“暴增”现象。巨大的购票需求一下子打破了往日的“供需平衡”,“一票难求”的状况催生了倒票、假票的出现,国家的法定节假日也就成了“黄牛”们的挣钱“狂欢节”。警方可以在此期间增加警力、加大查处力度,摸清“黄牛”活动规律,对他们采取更为有效的打击,做到有的放矢。
打击“黄牛”倒票,何为“地利”?
因为需要将手中囤积的车票尽快出手换成“真金白银”,所以“黄牛”想尽快找到下家的心情比那些有出行需求的旅客更为“着急”。虽然互联网购票省时省力,但许多热门线路车票刚上线就“售罄”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很多没有买到车票的旅客会选择到火车站售票窗口转转,碰碰“运气”,这既是给“黄牛”倒票的机会,也给警方缩小了排查区域。出于寻找买家的目的,“黄牛”经常混迹在车站附近,对于车站售票员、保安、环卫人员来说,这些“黄牛”很有可能是“熟脸”,采用最原始的“盯人”方式,重点排查有案底的人员,在节约警力资源的同时也能达到有效的打击力度。
打击“黄牛”倒票,何为“人和”?
笔者认为,“黄牛党”的长期存在也和国家对这类群体在法律的处罚力度过于轻微,使得这一违法活动成本代价低廉有关。虽然《刑法》第227条规定:对“倒卖各类门票、车票,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票证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金”。但实际操作中更多的则是采取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2条:“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的行政拘留,和1000元以下的罚金”的规定。这1000元罚金对整治“黄牛党”只能起到“隔靴搔痒”的作用,他们会将这些罚款再“均摊”到后面的购票者身上。对于活动呈现明显规律的“黄牛党”,相关部门在处罚时是否可以加大力度,针对他们的“命门”实施更为有效的处罚手段。同时,作为急需购票踏上归途的广大民众,在从“黄牛”手中购买高价车票的时候可曾想过:如果每个人都拒绝购买“黄牛票”,让这些车票在“黄牛”手中从“紧俏货”变成“滞销品”,那么这些被囤积的车票就将失去利用“价值”也能更早的回到铁路售票系统之中,卖给真正需要的旅客。当然,这个拒绝的过程对旅客个人而言或许是“痛苦”的,但是却能最大程度的维护更多旅客的利益,对规范市场的秩序也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与影响。
今年的暑运已经落幕,“十一”黄金周又接踵而至。在打击各类倒票的违法犯罪行动中,如果能够做到有效把控“天时、地利、人和”这三大关键因素,笔者相信“黄牛党”必将走向灭亡,终将成为人们的回忆。毕竟,车票是用来坐的,不是用来“倒”的。
- loading...